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文化规划与中小城市老城复兴——以安阳为例
焦姣
摘要:随着城市转型和城市营销概念兴起,文化规划是目前实践较多的规划类型,但其在中小城市的应用和
实施评价方面仍有待讨论,本文基于此点进行研究。首先对文化规划理论进行梳理,重点思考适合于中小城市以
老城复兴为目标、以文化为导向的规划策略。进而以安阳老城为例,使用历史分层、特征定义等方法分析老城发
展脉络,使用文献阅读、案例解析等手段对文化规划过程设计、文化资源采集分析的方法及问题进行思考,得出
社区行动规划框架和文化资源评估体系。
关键词:老城复兴中小城市文化规划社区行动规划文化资源评估
1 前言
安阳老城(彰德府城)是明清府城代表,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都保持较为完整的古城风貌和传
统城市文化形态。在加快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安阳在内的许多中小城市出现文化迷失、老城衰
败的问题。
2006 年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成为城市转型与振奋的契机。在此背景下,老城复兴成为
城市建设不可逾越的问题。为何选择“文化”作为主要工具?以老城复兴为目标的中小城市文化规划
有何特殊性及如何设计是本文的动因和主要内容。作为未经实践检验的前期研究,文章着力于对文化
规划框架、过程及方法的思考。
2 为何选择“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
文化衰败是老城衰败的表现之一
社区衰败通常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如失业率、犯罪率升高,税收、投资减少,物质
环境质量下降等。文化衰败主要体现在建成环境的破旧、社区凝聚力的涣散、居民归属感的减弱等。
城市文化概念覆盖了问题的各个方面
城市文化包括文化遗产、文化实践和文化表述三方面:文化遗产指历史城区和城镇的风貌与建筑、
郊区花园城市和社区、当代建筑;文化实践指发生在老城区、社区、组织和民主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模式、家庭传统等;文化表述包括个体和社会形式,如艺术、音
乐、戏曲、电影、设计、手工艺、节日和运动等,多样化的文化表述不仅包括了文化生产和消费,也
包括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1]。
可以看出“城市文化”是包含了有形与无形、硬件与软件,可以容纳问题各个方面的概念框架,
这是其成为各领域、各部门对话合作平台的前提条件。
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文化是较适合老城的发展方向
老城是城市的起源,不仅集聚了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也承载着居民的归属感,同时宜人尺度的传
统街区和建筑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这一点与文化方向相吻合,并限定了其低容量的开发
模式。
文化可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规划在西方兴起的原因之一即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使发达国家面临因工业衰退而带来的城市
中心地区衰败,在经济重建和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成为“引诱资本之物”[2]。它可以吸引新投资、
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及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改善地区教育环境等。
文化可以缓和社会、经济问题对居民的负面影响
老城衰败具有较为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但两者的变革均需要较长时间,且易产生较为剧烈的
文化规划与中小城市老城复兴以安阳为例焦姣(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