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世上本无隔离墙.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世上本无隔离墙
周宏桥说,跨界引爆创新。他观点鲜明,论证方式也够潮:如果诗人是企业、格律是技术、诗歌是产品、唐诗是行业,那么唐诗行业创新大规模爆发的机理方法与当今互联网行业创新狂飙突进的共同规律是什么?创新之道是否可以言说?如果可以言说,那又如何言说?要言之,他试图左手人文,右手科技,打通两者的边界。
这其实是最中国式的思维。在传统中国人的认识论中,原本只有一个世界,又何必人为划界?儒、释、道是中国人解释世界、人生的整套方案,它应该属于何种学科?中国传统思想是整体主义的,因此它往往又是混沌的,不能精确表述。薄薄一本《论语》,孔子处处言“仁”,但其意均不相同。近代以降,大多数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这种整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大弊:它有碍科学思维的发展。当时的人们认为,科学思维的特点是逻辑的、分析的、理性的、创造的,要发展科学思维,就必须打破整体主义思维。于是,学校兴起了,学科的边界产生了。
问题是,科学思维仅仅是逻辑的、分析的、理性的、创造的吗?其实在多年前的西方,这一观点就已经被推翻。有英国哲学家曾证实,人类主要凭借冥想、联想、比附、屯贡悟、直觉而非分析、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而冥想、联想、比附、顿悟、直觉等思维方式正是东方思想之所长。
东西方如今的共识是,学科分途固然不可少,但打破学科边界,跨界交流更是必然趋势,否则人类文明很难产生重大推进。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人在对上世纪以来的480项重大创新成果统计后发现。三四十年代以突破型成果为主,跨界组合型成果为辅;五六十年代二者大致相当;八十年代起跨界组合型成果则占据主导。
事实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本身就是以破界、跨界为前提和特色的。互联网不仅正在打破既有的学科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打破一切

世上本无隔离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