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感恩”走进心灵.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感恩”走进心灵
“12月的南宁阳光明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有很多:感谢美丽的十七中为我们提供了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外刚内柔的班主任黄欣老师教会我们先为人后为学的道理,感谢班艳英老师精彩的讲课引领我们探索数学的神奇,感谢梁先文老师为我们带来活力四射的体育活动……”这是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十七中)初一唐诗班的感恩宣言。在十七中的校园里,每个班级都有代表本班特色的感恩宣言,这是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十七中牢固树立“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尊重与关爱”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模式,并结合在校生75%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特点,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切入点,着重从感谢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几个方面,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本“德育教科书”,让师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里润泽心灵、拥有爱心、懂得感恩、学会负责。
环境熏陶,引领感恩启蒙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十七中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陶冶等途径,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十七中的校园里,有一条在全国首创的“书法长河”,其中篆刻着我国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学生在“触摸”传统书法中,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熏陶。与
“书法长河”遥相呼应,校园里还建造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怡墨亭”。师生通过欣赏艺术美,直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文化,十七中用著名书法家的姓名和国学名篇来给班级命名,以国学著作中的名句作为班训。例如,论语班的班训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厚德班的班训是“学以致用厚德载物”;楚辞班的班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绘制了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文化墙”,选取我国传统的成语故事“羔羊跪乳”“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愚公移山”“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等,采用艺术概括和抽象古典人物的画法,虚实相映,直观地体现了感恩、爱国、勤学、勇于进取的精神,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十七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因素,大力实施“关爱与感恩”的教育,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感恩文化,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启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爱心培育,体验感恩情怀
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十七中校领导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真正树立起“教育公平”的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学校在教师中推行“一全五制”:“一全”是指全员育人工程;“五制”是指五种责任制,一是“德育导师制”,各班在班主任的协调下为困难学生配备德育导师;二是“首遇责任制”,在全校范围内德育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分上班下班,谁首先遇到学生德育问题,谁就肩负教育责任;三是“班科负责制”;四是“常规育人机制”;五是教育效果测评制。平时,学校开展“铸师魂、讲师德”“树师表形象,创教育新风”等内强素质、外树良好形象系列活动,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德育教育网络,打造了充满爱心、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一支教师队伍。
以关爱学生为切入点,十七中大力帮助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老师们不仅辅导他们学习,还常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鼓足勇气和树立信心。同时,为了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坚持

让“感恩”走进心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