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作者:马丽芳时间:2009/12/23 13:27:00 来源:
.针对学生性格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透彻了解,教育很富有针对性。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公华西曰:“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先行诸,赤也惑敢问’”。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冉求性格柔弱,办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因而鼓励;子路性格鲁莽,风风火火,冲冲撞撞,需要降温。
,培养多向人才。孔子很重视发展学生的爱好专长,如他对有代表性学生的优势归结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德行突出的仲弓可以当君王;善于政事的子路可以管理军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善于交际的子贡可以从事外交,等等。
,陆续推向社会。如:“子使漆彫开仕。对曰:‘我斯之未能信。’子说。”“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
,跟踪继续教育。如“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给子游以重用人才的启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对冉求以必要的警告。由此可见,孔子从各个方面运用“因材施教”原理教育学生,做得很主动。如果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时,居优者为其做知识的向导,居中者为其做思路的开拓,居下者为其做知识的铺垫,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成效必然会是丰厚的。
,让学生警惕“六蔽”。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喜欢仁慈的人如不学习,难免愚昧无知;爱耍小聪明的人如不学习,难免放荡不羁;诚实憨厚的人如不学习,难免上当受骗;个性耿直的人如不学习,难免固执己见;性格勇猛的人如不学习,难免惹是生非;胸怀刚正的人如不学习,难免狂妄自大。孔子在肯定学生行为优势的同时,强调由“不学”而产生的行为的负面,其目的在于激励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还明确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到疑惑,有主动思考却又不得解而非常渴望得到解答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思考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教学方法有这样几点小措施:
,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09-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