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崔兆杰
2004. 6
3.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目前我国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大约有80个项目150多个方法
分类: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颗粒物
降水
方法: 仪器分析为主
无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技术
监测项日:
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x)
氨(NH3)
氰化氢(HCN)
氟化物
五氧化二磷(P2O5)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氯化氢、硫酸雾
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
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的项目
NOx:用对氨基苯磺酸—冰乙酸—盐酸案乙二胺混合水溶液作为吸收液,采样吸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氨:, 用与水监测同样的纳氏试剂或氯酸钠—水扬酸分光光度法测定。
氰化氢:,用同水质监测的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H3BO3吸收液采样,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或用Na2SO3—H3BO3—KI溶液吸收后,分光光度法测定。
氯化物:用K2HPO3浸渍的滤膜采样,,用氟试剂或茜素锆分光光度法测定。
P2O5:用过氯乙烯滤膜采集空气中P2O5 。气溶胶加入与P2O5 作用生成正磷酸,用水中PO33-的方法——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
(UV)基本原理
1. 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通过测定被测液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分子内部运动的方式有三种,即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产生电子跃迁,即分子最外层电子(或价电子)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UV)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选定一定波长的光照射被测物质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再依据吸光度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的理论根据是“吸收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
(UV)基本原理
说明:
(1)必须是在使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为人射光的条件下,吸收定律才成立。单色光越纯,吸收定律越准确。
(2)并非任何浓度的溶液都遵守吸收定律。稀溶液均遵守吸收定律,浓度过大时,将产生偏离。
(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那些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收光度具有加合性,即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等于溶液中各个组分对该波长光的吸收之和
(4)吸收定律中的比例系数尺称为“吸收系数”。它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入射光的波长、温度、溶剂性质及吸收物质的性质
(UV)基本原理
2. 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适用范围:
样品易模拟
批量样品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被长的单色光作用下,测得其吸光度分,。若该溶液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即划出一直线。此直线称为标推曲线。在测未知浓度的溶液时,只要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其吸光度,即可由标准曲线上查得其未知液的浓度
注意:
经常检查工作曲线
注意单位变化
注意测定条件
(UV)基本原理
标样推算法
(UV)基本原理
差示光度法
差示光度法是用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与未知浓度的待测溶液比较,测量其吸光度,即:
A=Ax-As
第三部分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