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市场的报复
在经历过几年前大蒜价格疯涨之后,今年大蒜主产区“哀鸿遍野”,市场价同比下降三四成,有的地方甚至挂出两角钱一市斤的令人惊悚的牌价。蒜农们满脸愁容,几年前喜形于色的亢奋荡然无存。
市场报复不留情
从“蒜你狠”到“蒜你贱”,价格跌宕起伏之间,凸显了市场的报复功能。
多年来的蒜市行情,一直在忽高忽低、暴涨暴跌的“轮回”怪圈中浮沉。以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县大蒜批发价为例,2005年创下8元/公斤的新高,2006年持续走高;2007年和2008年一路下滑,“崩盘价”;2009年开始触底反弹,2010年一度高达14元/公斤,大蒜价赶上猪肉价:2011年蒜价又开始回落,全年行情低迷,2012年反弹至4元/公斤;今年,又跌到一个“冰点”,跌至2元/公斤。
今年大蒜价格再次出现暴跌,其实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市场再次“出手”干预。当价格比价值高得离谱时,市场就要报复性抑制,这种报复如地下岩浆在奔腾翻滚,到了一个极限的位置,势必喷发而出。
供需关系一直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时刻关注的,几年前,由于大蒜总产萎缩和资本炒作,大蒜价格高得离谱,极大地刺激了蒜农扩种大蒜的热情,面积一扩再扩,产量也逐年提高。今年由于气候适宜,不少大蒜主产区单产比去年增加1/4-1/3。综合来看,今年全国大蒜总产量明显高于去年,
“多收了三五斗”,供大于求,价格必定下跌。出口收窄、收购商观望情绪较浓也拉低了蒜价。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月中旬以来全国大蒜价格总体呈降势。%,%其中,河南、山东、山西价格降幅居前,%、%、%。
漠视周期受惩罚
纵览世界各国农产品市场,价格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可以分为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和非常规性波动。每种波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虽然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而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波动不可避免。
农产品价格波动既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也有市场方面的规律;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包括农民的生产决策、天气、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等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如市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方面。此外,政府的生产补贴,以及流通体系的效率也都会影响最终农产品的价格。
多少年来,大蒜价格“涨跌各有两三年”,生姜,绿豆、大葱等不少农产品也都曾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周期性涨跌已形成了规律,持续发威。但是,在这种规律面前,人们却熟视无睹,不长记性。
我台。当前部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还是一本“糊涂账”。而对价格走势的测定,政府信息平台又多为“事后诸葛亮”,严重滞后。有时候,农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化,未必与真正的市场供需有关,而是产销衔接不够、流通方面的宣传不够、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从蒜农角度而言,喜也大蒜,忧也大蒜,蒜农们伴随着大蒜市场的潮起潮落时而笑逐颜开,时而愁容满面。可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状态,在“哪样赚钱种哪样”浮浅的种植理念指导下,跟着当年价格转,当年价格高就多种,价格低就少种,甚至不种,全然不顾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因素。在短期价格风向的误导之下,一些目光短浅的农户脚脚踩空,总是被市场捉弄。
地方政府在指导农民种植方面也是有教训的。在华东沿海某县大蒜产业的链
警惕市场的报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