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摘要】由于日本特殊的自然环境,经常会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而且还面临着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使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本文主要研究日本人的忧患意识的表现以及其原因,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的认识,还有利于中国人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关键词】忧患意识表现原因
一日本人忧患意识的表现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正是日本战后崛起、第一次超越西欧列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时,日本作家小松左京却石破天惊地发表了小说《日本沉没》,警示日本存在的一系列危机,呼唤人们增强忧患意识。2006年,日本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日本沉没》又被拍摄成电影在日本上映,电影假想了一个因为巨大的海底活动―――日本岛将在 90 天内沉没的情节,以“国家即将因灾难而毁灭”为重点,提醒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正在享受平静生活的日本人不要放松警惕,要永远保持忧患意识。
日本领土狭窄、资源匮乏,但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强、危机意识重,因此节约意识也十分浓,资源再利用的观念非常强。曾经有媒体报道,日本人进口中国的木材,制成一次性筷子后出口到中国,然后当作垃圾回收,制成其他产品后再出口中国。近些年来,日本又在回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上走在了世界前列,让人刮目相看。
日本作为东方孤岛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岛国资源的相对有限和匮乏,人多地少的生存环境。其次是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不停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一旦遭到破坏,他们必须再次尽快重建家园。日本人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造就了这个民族的勤劳勇敢,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地淋漓尽致。例如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人们工作起来卖命,即使大半夜,处处可见人们在办公桌前加班加点。还有,日本人每当进屋换鞋子,一定要把鞋子的脚尖朝外整齐摆好,这种习惯的形成与他们的危机意识有着内在关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便可以很快穿上鞋离开现场,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就会得到生还希望。此外,在日本的电视上会常插播一些灾害模拟情境,然后让参与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应对。日本从幼儿园、小学教育就重视灾害及忧患意识的教育灌输。防灾教育、避难训练都是必修课,这使他们在真正面对灾害时能够冷静、高效地采取行动。日本的建筑物中,不管都市,还是在乡镇,房屋绝对高度抗震,每幢大楼、房子从建材到设计都有精细的规划,且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二形成日本人忧患意识的成因
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土面狭小,人口密度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资源方面除了水、森林资源丰富,煤矿、铜等矿物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贫乏的。大多数资源都需要从外国进口,这会对本国形成强大不自信感,当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都要受制于他人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本能地产生危机感和不安全感。并且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有 4 件发生在日本,因此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日本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又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时刻都有被淹没的恐惧感,严峻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同时时刻着深受海啸,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可以说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能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做出做最坏的打算,然
探析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