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新课标内容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要求
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说明
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
“左宗堂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1840年以来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援引一些历史影视资料片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体会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可以让学生讲讲所知道的反映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文艺作品或乡土史,以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亲近意识,激发思维。
新课学习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3、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三元里人民的讨英檄文
三元里西村南岸九十余乡众衿耆等,为不共戴天,誓灭英夷事:向来英夷屡不安分,久犯天朝。昔攻沙角炮台,戕害官兵,我皇上深仁,不忍加诛,且示怀柔。乃尚不知感恩,犹复包藏祸心,深入重地,施放火箭,烧害民居,攻及城池,目无大宪。钦差大臣见城厢内外遭殃,议息兵安民,英夷理宜得些好意即休。岂料贪胜,不知输服,得尺进尺,容纵兵卒,扰乱村庄,抢我耕牛,伤我田禾,坏我祖坟,淫辱妇女,鬼神共怒,天地难容。我等所以奋不顾身,困义律于北门,斩伯麦于南岸。汝等逆党,试思此际若非我府尊为尔解围,各逆其能保首领下船乎?今闻尔出示当途,辱骂大宪无功,扬言于众,总要于[与]伯麦伸冤,视我此地无人实甚。是以饱德之义士佥助兵粮,荷锄之农夫操戈御敌,纠壮勇数十万,何怕英逆之义律不可剪除?水战陆战兼能,岂怕夷船坚厚?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尔等不避,不日交战。为此特示。
──《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