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省情
(一)陕西概述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二)地理环境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
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546米。
,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三)历史沿革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陕西,这个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陕北地区属于黄河中上游,秦岭以南属于长江上游,关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
36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隋朝,北周大将杨坚灭鲜卑人的政权,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在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唐朝,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中华民国时期,为陕西省。民国21年(1933年)西安曾改名西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四)民族文化
,有42个少数民族在全省杂居,散居。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012年,,%以上。
、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
大开发。
、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华夏始祖:黄帝、炎帝
政治家: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
文学家:杜甫、白居易、杜牧、韦应物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
二、近一年重要会议
陕西省情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