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考古学的研究体系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对象:古代人类遗物(制品、废弃物);自然遗物;新的科
技手段分析所得资料信息。目的:接近历史真面目(?)。
1. 对象的特点:实物性;局部完整与整体不完整性。
2. 资料的阐释: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3. 考古学的方法论:对象与目的之纽带。分析法、比较法,覆原法,即信息处理。分析:
自然科学技术,逐渐完善、丰富,极迅速。比较:类型学。复原:资料本原。
第二节、田野考古学的内容和特点
一、主要内容:(工作步骤)
1. 调查、发掘。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
2. 整理:分析资料,提取系统化信息。
3. 报告:发布信息。
4. 研究。
二、特点:内容决定特点。由许多工作环节组成的系统,针对考古资料的特点和从考古学
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按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
1. 对各种田野考古的技术及其作用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2.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内的原理和体系及该体系有效性的认识。
3.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内在原因。阶段性。
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一、外国:
1. 萌芽期:15 世纪末~18 世纪末,出现古物学,带来田野考古最初的萌芽。18 世纪上半叶,
发现庞贝城,此其代表性。美国的杰弗逊,解剖土丘,第一次让人认识到分层次,美
洲考古学之创始。
2. 形成期:19 世纪。谢里曼,1867 年起,1870 年发现特洛伊,开创田野发掘方法新阶段,
分土层,认识到普遍器物之意义,对每件器物尽可能绘图、照相;欧洲开始关注考古学。
地质学家遇到大量早期人工石制品并认定。 1859 年,考古学正式提出,汤姆森“三期
说”。 1882 年,英国的皮特里弗斯,现代科学发掘之父。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注意遗
址中遗物在地层的位置,文字记载,遗迹绘制模型。“普通器物比特殊器物更重要,能
反映普遍现象,这种普遍现象正是我们所探求的。”英国的皮特里,主要研究埃及
考古学。第一个用科学考古方法在埃及发掘的学者。总结。尊重未来的考古学者,为之
提供方便,认真发掘、说明、绘制精确,原大图纸,尽可能完整发表发掘报告,照顾遗
迹。“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被发掘后只能存在于记录上。考古学者首要尽义务地记录
考古发掘中的一切东西。考古学全部事业是重建已消失的生活。”田野考古技术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汤姆森三期说与皮特里弗斯过分强调一致性,忽略地方特色和特殊性。
皮特里芬埃及陶器为若干期。安特生分甘肃为 6 期。瑞典的蒙特柳斯,北欧希腊的
青铜文化研究(先史时期),《先史考古学方法论》、《东方和欧洲古代诸时期》、《论青铜
时代的年代序》,分欧洲青铜时代为若干期。类型学。
3. 发展期:进入 20 世纪田野考古学方法完善、总结。方法的规范性书籍、田野考古基本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1
田野考古学
操作。皮特里,1904 年《考古学目的与方法》;法国《史前学研究手册》、《考古发掘技
术一般原则》;1946 年,《田野考古学》。欧洲考古学严格、正规。惠勒,20 世纪上半
叶,田野考古发掘重要贡献,受业于皮特里。皮特里,基本原则,发掘的目的是研究
形成遗迹遗物的人而非遗迹遗物本身。在此原则下制定一套田野发掘规范,如隔梁、关
键柱等一套探方发掘方法。夏鼐,惠勒的学生,《从土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
4. 创新:首先出现在航空考古上。1906 年,英国士兵夏普利利用气球对巨石阵作出倾斜拍
摄。后来,1914 年~1939 年,采用精确定点技术。39 年以后,完整大面积覆盖区域拍摄。
36 年对大墓,带相机的潜望镜。以后引进探头,不破坏墓里面。电磁方法,磁力物探方
法,发展科学分析方法,孢子花粉法,水选法、筛选法。
二、中》、《水经注》、《长安志》、《长安图志》、《河溯考古记》。
2. 近代田野考古学产生:鸦片战争后。疑古学派、古史辨派的激发。考古学发现:1899
年殷墟甲骨,直接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日本人鸟居龙藏,东北;英国斯坦因,西北;
伯希和,新疆、敦煌。安特生,1921 年仰韶;《甘肃考古记》。 1926 年,李济,山西
夏县西阴村,中国人第一次独立科学发掘。 1928 年,殷墟。 1930 年,城子崖。
3. 田野考古学科学化。梁思永,1931 年,后岗三叠层,地层学,按底层堆积发掘。殷墟。
城子崖。燕下都调查。宝鸡斗鸡台,徐旭生,中央研究院,《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斗鸡台瓦鬲的研究》,类型学,周秦探源。
4. 新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