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重点农产品商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结构的调整,荆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成为了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一、荆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
到2005年,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50家,,年创产值17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0%,占轻工业产值的70%,农产品加工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3%,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大宗农产品加工,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棉花、林木、食品饮料、水产品、畜禽产品、水果、纺织(服装)、造纸、医药等十大产业门类,其中粮食、棉花、油料、森工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5%以上。目前,全市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油料加工能力达50万吨以上,棉花加工能力达260万担,林木加工能力达100万立方米
(二)积极推进优势板块建设,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利用
如何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极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既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又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按照中、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荆州实际,我市把水稻、棉花、油菜、瓜果菜、畜牧、水产、林木森工确定为7大优势产业,并制订了建设规划。目前,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被纳入全国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优质稻、双低油菜、优质猪、优质水产品、速生丰产林、柑桔、优质棉被纳入省九大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随着结构调整的升级,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六大原料基地,即250万亩优质稻基地、35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30万亩优质棉基地、18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50万亩意杨基地、200万头优质三元杂交猪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三)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英国吉象、上海望春花、四川剑南春、湖北金龙泉、中粮集团五丰行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市,通过引进一批具有90年代的加工生产线,建成了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荣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开发了松滋白云边酒、天颐双低菜籽色拉油、银欣福娃雪饼等一批名牌产品,提升了荆州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2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几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形成了以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金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或近5亿元的第一梯队,以湖北五湖集团、荆州市天绿源米业公司、湖北键良粮油有限公司、荆州基立新型复合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以洪湖德炎水产品有限公司、荆州市森鑫人造板有限公司、石首市恒欣米业有限公司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