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选读”课“一课一背诵”列表
No
背诵内容(1-8次为《论语》,9-16次为《老子》)
1
A(《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译: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主观臆测,不偏执极端,不固执己见,不自以是。)
B述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孔子说:“要立志追求天地人伦的规律和大道,靠德性操守行事,从仁爱之心出发,最终达到自由自在地游遨在审美的境界里。”)
2
A“为政二”(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隐藏)哉!人焉廋哉!”(译:孔子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为什么做这件事,看他怎么做这事儿,仔细分析他在什么时候会快活自在。这样的话,人还怎么隐藏呢!)
B里仁第四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没有仁德的人是不可能长期安于贫困的境地的,也不可能长期处在快乐的境遇。有仁德的人能够泰然地按照仁的准则行事。聪明睿智的人知道仁的利害,也能够按照仁的准则行事。)
3
A雍也第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B宪问第十四: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译: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好的言谈,有好言谈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必定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4
A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心)。”
B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君子有九件事要考虑:看要看清楚,听要听明白,表情要温和,形貌要谦恭,做事要用心,不明白要请教,情绪差要稳得住,见好处要想是不是合道义。)
5
A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值得和他说话却没说,就错过了一个好人;不该和他说却和他说了,那就说错了话。智者既不会错过人也不会说错话。)
B季氏第十六: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和德行地位高的人在一起要注意避免三种过失:对方没有说到的话你自己先说这是急躁,对方说到而你不顺应是太隐忍,不看对方的态度只管自己说就是瞎子。)
6
A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好朋友有三种:友正直、友忠信、友见识广,这是好的;坏朋友也有三种:友阳奉阴违,友一味顺从,友只会说大话。)
B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译:做三种事有好处,做三种事有坏处:喜欢用礼仪规矩约束自己,喜欢说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德的朋友,这是好处;喜欢过度享乐,喜欢到处游乐,喜欢吃喝宴乐,这是坏处。)
7
A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不可改变的客观必然)、畏大人(品德地位高的人)、畏圣人(前贤圣哲)之言。”
B尧曰第二十:子曰:“不知命(不可改变的客观必然),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礼仪礼节),无以立也(无法在社会立足);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听不懂别人的话,没法了解一个人)。”
8
(为政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用刑罚来求得整齐划一,老百姓虽然可以免受刑罚,但是没有羞恶之心。用仁德来引导,用礼来求得整齐划一,老百姓不但有羞恶之心,而且能够达到高的境界。
)
9
A七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高境界的美德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无所求,自甘居于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因此水就很接近于道了。)
B《老子》8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容器倒满溢出来,不如适可而止;削得越尖锐,越容易折断;满屋子金玉,不容易守藏;富贵而骄奢淫逸,自留隐患。功业完成,含藏收斂,是自然的道理。)
10
A8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居住要选择自然祥和之地,心里要调整得像深潭一样无波不惊,与人相处要给予人仁爱,对人讲话要诚信,为政要顺应自然,做事要有才干,行动要选择时机。因为不是只为自身打算,因此才能不改变真正的自我,才不会有灾异降临。
B12章:五色令人目盲(眼花),五音令人耳聋(听觉不灵),五味令人口爽(差失),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驾驰飞奔守猎叫人心放荡),难得之货(财物)令人行妨(做事不合法度)。是以圣人
中国古代散文文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