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月十五话中秋2017.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八月十五话中秋
今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中秋之夜,阖家团聚,品尝月饼。共赏明月,可说是一大乐趣。据说,每经历14次圆缺()月亮就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状况,仔细观察会发现月亮确实比平时的满月大了一些。
按照我国历法解释,一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居秋季七、八、九三个月之中,所以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仲秋节”、“八月节”或“八月半”。金秋八月,已是天高气爽,中秋的月亮也显得十分明亮,特别圆满,格外怡人,圆满的明月又象征团圆,人们倾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含义,真是“花好月圆,人长寿”,是人们喜欢丰收和美满团圆的节日,因此,“中秋节”又有“团圆节”之称。还有一种传说,嫦娥此夜备思人间,会把月宫中一些宝物撒到人间,谁拾到就会发财和幸福;因而人们在月下赏月,叫“待月华”。
据说,中秋节的历史渊源较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汉年间。据东汉《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说,当时的所谓“中秋节”,仅仅是作为帝王“秋天祭月”的一种特殊礼制,与现在的含义不同。
魏、晋、唐以来,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才逐渐将一礼制扩大化,进而演变为中秋赏月的载,“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但这次仅仅限于上层社会。“安史之乱”后,民间才逐渐开始形成“拜月、祭月”的习俗。
到了宋朝,这一习俗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据有关野史载:北宋太宗年间,皇帝还特意下诏规定八月十五为“全国祭月日”。
时至明朝,中秋节又被誉为“团圆节”。而阖家团聚,饮酒赏月风俗更为普及流行、规范化。随着赏月风俗的流行,人们遂创造出象征团圆的月饼,制作出心字型的香斗,延续出中秋夜的赏月活动。明清时代,每逢中秋,离家外出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回家团聚。哪怕“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可见,古代劳动人民对阖家团圆是多么的向往和重视啊!
至晚,“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燕宫岁时记)。家宴之后,陈月饼,水果,香斗于夜;祭罢月神,围坐品饼赏月,共享天伦。皇宫里的祭月活动更为隆重。在乾清宫前设月御案,案上
大小月饼堆叠如山。垫底的大月饼直径两尺有余,重20公斤,饼面绘有月宫蟾兔、十分精致。
民国时期,政府正式宣布将中秋节定为“中秋节”。就这样,它与“春节”、“端午节”并列为我国民间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
中秋佳节,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

八月十五话中秋201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9-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