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目录
城乡一体化的概述---------------------------------------3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3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4
二、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5
(一)思想观念落后,城乡之间的“鸿沟”需要逾越-------------5
(二)政策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需要降低-------------5
(三)文教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5
(四)农村劳力培训机制不健全-------------------------------6
(五)建设投入短缺,城镇发展的“瓶颈”需要突破-------------6
三、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6
(一)以深化认识为突破点,理清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6
(二)以完善政策为立足点,营造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环境---------7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领导重视-----------------------7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核心是统筹发展-----------------------7
(五)以城镇建设为着力点,优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8
四、参考文献---------------------------------------------9
摘要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必然向城乡一元的现代化结构转变,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明显提高,综合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逐步拉大。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在国家人为政策性干预下,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②。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多美元,%%,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由70%以上下降为46%,%%。这些成果为在新时期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保证。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一般认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指标是,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低于1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低于30%,城镇化率高于40%。因此,我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形势发展,及时明确了要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