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什么是“启蒙”(enlighten)?
启蒙,在法语中的含义就是光明、智慧。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统治下是迷信无知的黑暗时代,启蒙就是要从黑暗走向智慧和光明。
一、概念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探究1:为什么经历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后,17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又会兴起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
(1)经济和阶级: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二、背景
(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1、主要内容:
(1)核心:理性(主义)——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
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2)具体:构建、抨击、反对、提倡
三、启蒙运动概况
2、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3、进程
A、兴起:
(2)代表人物和主张:
(1)时间和发生地:17世纪,英国。
?
⑴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
⑵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
主要观点或主张
代表作
霍布斯
洛克
霍布斯
首倡社会契约论、但不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无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社会秩序。
《利维坦》
首倡分权学说、赞成君主立宪制
洛克
B、高潮
时间和发生地:18世纪,法国
?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倍出,影响巨大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三、代表人物和主张
康德
伏尔泰, 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1778年),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年代》等。
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
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人民亲切地称呼他为"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独立的生活。
伏尔泰的思想
材料二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其他)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
从这几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的那些主张?
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第七课 启蒙运动 世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