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建设背景 4
建设目标 5
建设内容 5
2 总体设计 6
设计原则 6
业务框架 7
总体架构 9
逻辑结构 11
网络拓扑 12
数据库平台 13
标准体系 14
标准与规范体系 14
安全与保障体系 14
网络与安全 14
网络系统安全 14
安全防御手段 15
3 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16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16
基础信息子系统 16
日常工作子系统 18
事件处理子系统 18
研判分析子系统 19
考核评估子系统 19
视频集成子系统 20
互动交流子系统 20
系统管理子系统 21
社会管理门户网站(可选) 22
社会管理先锋 23
工作日志 23
社会管理微博 23
公共服务 24
生活服务 24
供求信息 24
民情服务 25
移动终端软件客户端 25
基础信息功能 26
办事服务功能 27
工作日志功能 27
对讲调度功能 28
我的微博功能 28
4 实施与部署 29
实施步骤 29
厘清业务需求 29
制定数据规范 29
配置必需硬件 29
开发应用软件 30
进行人员培训 30
汇聚部门数据 30
建立长效机制 30
5 项目效益 30
社会效益 30
管理效益 31
概述
建设背景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全面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特征,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央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条件。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周永康同志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进一步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手段,以社会管理为载体,整合资源,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效能,对智慧的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需求。
建设目标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
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为出发点,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统筹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通过开发部署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信息化,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从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内容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五大体系建设:
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根据社会管理需求,结合工作实际,构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指标体系,采集基层各社会管理数据,汇聚整合各职能部门数据,形成主要管控重点人口、流动人口、重点组织、重点场所等社会管理数据的信息资源体系。
办事服务体系建设:
以门户网站、电话短信为渠道,结合基层人员走访和公众上门诉求,收口管理基层给类矛盾纠纷,进行逐级流程化处理,构建部门联动、交办督办的办事服务体系,实现办事服务的快速信息流转,快速化解,为基层民众解决各类问题。
日常工作平台建设:
电子化社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所涉及的报表、台帐、文件、资料,并实现网上的上下级流转,从而构建综治部门的日常工作信息化平台。
辅助决策体系建设:
汇总辖区基础数据,统计民情民意各项指标,通过深度挖掘、分析、研判,
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