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输血分册
目录
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输血技术 2
第三节红细胞制品及其应用 2
第四节血浆及其应用 6
第五节血小板制品及其应用 6
第六节粒细胞输注 10
第二章内科输血 12
第一节慢性贫血的输血 12
第二节内科系统疾病的输血 13
第三章常见血液病及肿瘤的输血 18
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18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 19
第三节白血病的输血 20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22
第四章儿科输血 28
第一节小儿输血的适应证及剂量 28
第二节新生儿输血 29
第三节小儿特殊情况输血 30
第四节小儿外科输血 31
第五章外科输血 33
第一节严重创伤时的输血 33
第二节术中输血 34
第三节烧伤病人的输血 36
第六章妇产科输血 38
第一节妇科输血 38
第二节产科输血 39
第三节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 42
第四节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4
第七章器官移植与输血 48
第一节器官移植中的血液免疫学 48
第二节肾移植与输血 50
第三节肝移植与输血 51
第四节器官移植中的特殊输血 52
第八章输血的护理常规 54
第一节输血的操作规程 54
第二节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59
第九章输血不良反应 63
第一节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63
第二节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66
第三节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67
第十章输血相关性疾病 69
第一节艾滋病(AIDS) 72
第二节输血相关性病毒性肝炎 75
第三节输血相关性梅毒 77
第四节输血相关的其他疾病 78
输血检验技术 81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 81
第二节 Rh血型鉴定 83
第三节其它血型鉴定 85
第四节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检和鉴定 86
第五节交叉配血试验 89
第六节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91
第七节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97
第八节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 103
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成份制品和血液成份疗法
(一)血液成份疗法
又称成份输血,采用现代技术和器材设备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的制品和血浆蛋白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制品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二)血液成份制品
广义的血液成份指由全血分离制备而成的各种血液成份制品和血液衍生物制品。本章讨论的血液成份制品,主要是指以一单位全血为原料,及简单的物理方法(如离心)、分离制备而成的制品,可直接用于临床输注而不需要进一步的处理。这类制品主要有红细胞、,血浆和低温沉淀物等。
(三)血液衍生物
主要指血浆蛋白衍生物。用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由许多献血员采集的混合血浆分离制备而成的血浆蛋白制品。主要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制品等。
二、血液成份疗法的意义
(一)提高输血的疗法
由于血液成份制品和衍生物制品针对性强,有效成份的浓度高,因此能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来讲,全血中治疗所需的有效成份含量低,单纯输全血不能输入足够数量的有效成份,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只有使用含有高浓度相应有效成份的成份制品和衍生物制品才能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二)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输血和其它临床治疗一样,除具有治疗作用外,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输血后病毒性疾病,包括输血后艾滋病和肝炎,成份输血选择病人需要的成份输注,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病人不需要的血液成份的输入,因此相应的减少了引起不良反应,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危险。
近年来还发现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输血后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理是由于种种原因异体血液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病人体内后未被宿主识别出为外来物而植入,引起严重反应并大多导致人死亡。要减少或预防这种并发症,需输注经过γ-射线照射的全血或成份制品。
第二节输血技术
一、输血常规技术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9gauge,常用18gauge。当静脉较细或给儿科病人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进行大剂量输血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时,因其粘度大,需先加入30~50ml晶体液稀释后再输注。稀释浓缩红细胞常用的晶体液为生理盐水,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乳酸林格液的成份更接近生理内环境,但其含有钙离子,可使抗凝血复钙而导致血液凝固。因此,使用乳酸林格液稀释浓缩红细胞时须小心防止凝血的发生。
二、滤器
输血器中应包括一个孔径为170μ的滤器以过滤除去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的纤维蛋白素。
三、输血和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
一
临床输血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