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总有可能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细微但有价值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教师若能适时捕捉这些问题,相机引导学生披沙拣金,对问题做进一步发掘,则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背景】
我教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时,布置学生课下拓展阅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们热情高涨,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小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案例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天,几个学生对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中所引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的含义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产生了争论。其中一个平时语文学得较好、知识面较宽的学生认为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积极的意义,因为儒家的处世态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并且搬出《荷?丈人》来做证据,觉得如果这句话是从消极的角度来说的,那么它所表现的思想就与《荷?丈人》中所表现的思想完全矛盾,这是讲不通的。而他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解释才能既与《水调歌头?游泳》的精神一致,又不悖于儒家的处世精神。其他几个学生则认为这句话是从消极的角度阐述的,他们的根据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参的解释为代表:“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啊
”“孔子这句名言常被后人引用,诗人在这里赋以新意,以流水一去不返来勉励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没必要深究,教师也可将之忽略不计,但我意识到学生能在这个地方产生疑问,很不简单,说明他们思考问题认真,有深度。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涉及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学生不但对《游泳》有了透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会有个基本的认识,以后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得心应手,举一反三,因此有必要作一番发掘。
二、问题的解决过程:
1、布置学生做准备: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出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范畴,虽三家思想有所交融,但又有原则上的不同。因为“逝者如斯夫”这句话是就“水”而言的,故而,我在肯定了学生的细心和善于动脑之后,布置学生查阅资料,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儒释道三家对“水”的观念,二是比较儒释道三家的处世态度。
2、交流讨论明所以:
学生们好胜心很强,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于是,我先引导学生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展开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但仅做必要的引导。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儒释道三家经常用水来代表其哲学思想,但三家对水的观念又各不相同。
释家,经常用水来比喻各种事物,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形同流水,“如梦幻泡影”,没有实性,所以说“万法无常”,人生没什么况味。
而道家则教人效法水的精神,学“下流”,即谦下,“人之所弃,我则取之”,又说“上善若水”,最高品德如水一样,恬静淡泊,无争无欲,顺其自然。中国的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即寓此意。
显然,释家和道家都是从悲观的角度来看“逝者如斯夫”的,可以说是消极的人生,但儒家孔子并没有以悲观的态度来说这句话,他是用积极的观念来看人生。人生如流水一样,不断向前涌进,所以我们要效法流水“不舍昼夜”的精神。中国文化历来都主张动态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点正是孔子所效法的。按照《易经》的解释:宇宙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