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珠蒙尘”
香港地区已然身陷“经济停滞,收入放缓”的“高等收入陷阱”,除去转型,别无它法。
中国香港素有“东方之珠”美誉,而现在,一系列的数据和现象显示,香港地区已经陷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国民收入止步不前的状况。
出现过这种状况的国家和地区不少,最为典型的当数日本,1990年代开始的经济低迷现象延续至今,施行了两年多的“安倍经济学”并没有将其拯救。
有此前车之鉴,如若没有强有力的转型举措,香港地区很可能也陷入这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失落的10年”。
颓势初现
“失落的10年”教训深刻,经济学家一再用来警告可能陷入衰退的经济体。
据经济学家总结归纳,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产业空洞化:1980年代以后,由于日元升值引发人力成本提高,许多工厂迁移到海外,导致产业空洞化现象。香港地区的情况一样。
金融严重依赖地产:日本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融资过剩而后续实际抵押品(房产和土地)价值遽减。银行多以兼并重组避之,因此负担巨大,不良债权延续至今。而香港地区人多地少,金融业的发展与地产业密切相关并催生了多个巨型的地产巨头。
创业困难:日本政府曾于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一元注册,也可以创业及种种经营支持的体制,但是效果还是不佳。香港地区虽有各种鼓励创业的机制,但劳动力价格和地产价格太贵,严重挫伤青少年创业积极性,20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亦长期维持在8%以上。
贫富差距加大:日本社会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而中产阶级逐渐减少。2011年,,。香港的中产阶级虽然很庞大,但经济放缓与收入增长停止的挤压,令许多人成为表面光鲜、买不起楼的无产者,甚至是“负资产”。
经济增长放缓: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但是失业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只是收入放缓甚至停滞。这与香港地区的情况很相似。香港经济增长率多年来在3%至4%左右徘徊,不算最差。
公共债务庞大:日本债务相当之高,但香港地区奉行“量入为出”的审慎理财的财政政策,公共债务不大。
出口消失: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金融海啸带来的西方需求锐减,导致日本陷入内需和外需都不振的进退两难境地,也暴露了长期依赖出口为唯一生存发展之道的弊端。香港地区虽有国家对其出口产品往内地给予零关税的力挺,但因产业空心化却效果甚微。据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显示, 1至6月,,%,%。其中,,%;,%。
人口老龄化:日本逐渐迈向比其他国家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香港地区虽有新移民的补充,但整体存在人口老龄化趋势。
综上所述,香港地区面临的问题与日本何其相似。而航运业首先爆煲,2013年3月28日,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工人发起了一场战后最长的罢工行动,起因是近年来工人的“薪酬有减无增”。
这实在是令人惊讶。香港就是以港兴城、以港筑城的。在战后经济重建、繁荣的几十年里,凭借优良的港口与独特位置的航运地位,香港产生了两位世界级的船王。但冷酷的现实是,今非昔比,辉煌不再。
据香港地区政府统计,香港
香港“明珠蒙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