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杨卫东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法治国的方针。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案例一:大学生刘某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刘某怀疑是邻家小孩狗娃偷的狗,便用拴狗的铁链把狗娃绑回家中,关在养狗的铁笼里,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狗娃伺机逃脱。司法机关遂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将刘某逮捕归案。
案例二:某在校大学生张亮收到家信,得知家中跑运输的汽车被同村田某偷开翻入沟中,修理费花去 2000 多元,停运损失达 1500 多元。田某坚持只付修理费,对其他损失概不负责。张亮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信告知家人,田某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如修理费;失去的可得利益,如汽车正常运输时的纯收益。于是建议到法院起诉。最终张亮家人胜诉而得到赔偿。
【问题讨论】:大学生为何要学法律?
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法有助于我们不违法或者守法。如果说这种意义是消极的,那么,案例二中张亮用法维护自己家人的合法权益的事实说明,学法还具有维权和护法的积极意义。
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的词源
:
中国“法”字的古字体为“灋”,《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
“灋”有三层含义:
神明裁判
强制性
公平性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灋与廌是同一种神兽,是古人杜撰出来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十部上“廌”部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所以具有法的意思,也是中载表示法律含义的字之一。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律”合一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我国宪法规定-东莞理工学院城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