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护理专业作为我院的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护理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然而,从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发展趋势来看,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想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廊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把我院的护理专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此,特制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护理专业有47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护理人才。如今,这些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大多已成为单位骨干。这些毕业生以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每年都有用人单位直接找到我校招聘护理人才。学校先后被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确定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涉外护士培训中心”;被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承担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 在省卫生厅组织的河北省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技能考核中,我校连续5届获得第一名。
学校建有护理仿真实训中心。其中护理实验室20个,示教室3个,康复训练室2个,模拟病房1个,模拟ICU病房1个,治疗室1个,准备室3个,护士站1个,形体训练房1个。实训中心配有现代化的实训设备及模型,如高级成人护理模型、全功能急救模型、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听诊触诊模型、进口心肺复苏机、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静脉虚拟注射训练及考核系统、计算机交互式急救训练系统等。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真实化的模拟训练,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100%。本专业有充足的公共课、基础课实验场地和设备,实验课开出率为100%。
拥有充裕的见习场所。升建后廊坊市人民医院将作为我院附属医院,还建有一所二级附属医院,为学生见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93名任课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49人,%;中级职称37人,%。
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学校图书馆藏书25万册。其中,本专业藏书401种,2499册;电子读物1926种;核心期刊6种,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科研、教学的需要。
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学院现有稳定的实习基地33个,大部分分布在廊坊地区,另有北京、天津等一些实力雄厚、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医院,可完全满足我院学生实习需要。
二、建设目标
根据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全面实行院校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式。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通过积极建设,把护理专业打造成骨干专业,建设成省内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建设内容、具体措施、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目标: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措施: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护理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建设目标: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
建设措施:
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对廊坊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