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浅谈
主题词:中药材产业发展市场信息
内容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新化中药材的历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 01 3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了1 ,,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药材基地和出口创汇加工基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药材生产大户和销售大户,特别是出口增长快速发展。自2 008年以来向韩国出口玉竹5 0 00吨,创汇l 000多万美元,使我县中药材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将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做一淺显的分析。
一、新化县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
(一)药物资源丰富
新化县地处湘中腹地,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雪峰山脉北段东南翼在县境内延伸1 4 0kra,山地面积达6 %,形成了气候有差异,海拔有高低,土壤有类别的多种生态环境,药物资源丰富。据1 9 8 9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资料表明,我县境内有中药材8 94种,其中植物类1 6 0科7 8 6种,动物类72科1 01种,矿物类7种,堪称“湘中药谷”。部分野生品种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如前胡分布面积为全省之最。通过几十年的种植与发展,全县人工栽培的品种达5 0余种。主要品种有:金银花、厚朴、杜仲、玉竹、百合、黄柏、山茱萸、吴茱萸、五加皮、桔梗、白术、天麻、茯苓、白芍、菊花、栀子、,前胡、薏米、牛膝、大黄、云木香、射干、板兰根、半夏、黄姜、丹皮、陈皮、瓜蒌、西洋参、魔芋、柴胡、丹参、淮山、银杏等。
(二)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清同治《新化县志》记述有沙参、玉竹、牛夕、天麻、半夏、金银花等l 0 0余种,民间草医则收集诸方草药植其院落内。百合、薏米、魔芋是我县优势出口产品,民国时期就以“龙芽百合”远销国外,l 9 74年曾出口东南亚国家36 9吨,薏米也有3 00年栽培历史, 1 9 7 8年出口达2 5 3吨,l 9 8 3年获外贸部优质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中草药由野生变为家种,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5 0年代开始,全县加大了中药材引种、栽培和技术培训力度,在全县创办了3 0多个中药材示范场,常年种植品种5 0么谚个,l 9 8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 02 6亩,7 0年代药材公司收购品种达4 08种,常年收购的有2 0 0余种,每年收购数百吨。9 0年代我县中药材进入快速发展,百合、薏米、魔芋、玉竹等草本药材发展很快,其中薏米生产面积最多时达到8 0 0 0多亩,魔芋生产面积达到3万多亩,,百合达到1万亩,从1998年开始,全县进行山地大开发,金银花、杜仲、黄柏、厚朴、栀子等木本药材开始大力发展。如2 009年全县发展杜仲2万余亩。
(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集中资金优势,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使中药材生产面积逐年增加,由2 01 3年的l ,成为我省主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形成了以金银花、玉竹、百合、天麻、厚朴、杜仲、栀子、五加皮等为主要品种的生产格局,出现了万亩以上的基地有3个,如以奉家镇双
新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