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电视摄影课程
题目《杀死一只知更鸟》拉片分析
学生姓名孙东宁
学号 201001323021
班级 2010级摄影(电视摄影方向)
学生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
任课教师陈刚
教师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
成绩
《杀死一只知更鸟》拉片分析
《杀死一只知更鸟》125分钟的片长中有968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约为8秒钟。镜头长度相对较长,片中5个长度超过60秒的镜头使整部电影的节奏得以沉淀,各个镜头长度的搭配很合理,有张有弛,没有慌乱的剪辑,使影片沉稳、平静的基调贯穿始末。下面我将通过各个相关内容分析这部经典影片的独特魅力。
题材的客观表达
“在同一场面中,改变观众与银幕之间的距离。”巴拉兹将这一要点归结为电影表现方法的四条基本原则之一。观众与银幕之间的距离正是由景别的变化效果带来的,也正是这种变化效果影响着一部影片的主题和氛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大量使用了近景和中景景别这两个相对而言更加符合人类真实视觉的基础景别。近景和中景景别的百分比分别达到了34%和24%,共564个镜头。全景所占百分比为22%,镜头数量达到了217个。特写、远景、综合景别分别占了8%、5%、7%,各有75、44、68个镜头。
从片子的题材和风格看景别的选择是十分明智的。从基本的剧情看《杀死一只知更鸟》可以视为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此类电影客观、严肃的整体气氛要求镜头的平稳性和真实性,在长达125分钟的片长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人物之间的对白。影片高潮部分律师的总结陈词长达414秒,近景和中景镜头之间适当的转换使这段独白坚韧有力,人物的情绪十分真切地传达给了观众。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它既可以还原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又不与气氛、环境脱节,揭示人物的身份、关系、动作及目的。影片通过一场司法案件所要表达的意义十分明确,大量中景的使用是对主要角色身份的反复强调,这种反复提出了某种暗示、象征、隐喻,引起观众的联想,揭示出律师这一职业所代表的“正义,公平,坚强”精神,让观众在镜头的引导下对这一深刻含义做出自我提炼。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特写镜头的使用十分节制,为了保持法律题材电影的客观公正性,导演尽量避免使用镜头表达自己内心的倾向性,特写镜头大部分使用在了冲突情节之中,创造的是视觉张力,而不是情绪的过分流露。
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固定镜头占到了81%的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基础镜头的绝佳教材。782个固定镜头并没有让人们感到沉闷,反而成为本部影片摄影技巧纯熟的最佳证明。
在我看来《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向现实主义影片致敬的电影,影片力图通过最朴实、真诚的画面语言向观众还原最真实的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追求客观、真实的风格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杀死一只知更鸟》无法完全符合现实主义的苛刻条件,整部影片是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因此主角很难具有明显的典型性。但是固定镜头的扎实运用还是使影片的整体风格得以向现实主义靠拢,固定镜头中背景和环境的表现,能过在观众的视线中得到较长时间、比较充分的关注,在视觉语言中常常起到交代客观环境的作用,固定画面稳定的视点,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祥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也正是因为固定镜头对真实视角的还原性,影片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来展现现
《杀死一只知鸟》拉片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