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在 1937 年写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
义思想而写的。 对于我们今天的威武辩证法的学习很有帮助, 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大量
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
克思列宁的思想, 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
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
它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 矛盾的问题, 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
题,特别指出,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是关
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 “就本
来的意义讲, 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
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 20 世纪的
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家、 哲学家的创造, 在中。 而毛泽东所取得的
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
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 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 读了很多哲学著作, 不仅有马列
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
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并写出《实践论》 、《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
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
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
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
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天读《矛盾论》 ,它的哲学思想,
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 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 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
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 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
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
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 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
立和永远不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 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 互
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
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
《矛盾论》读后感3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