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形象概括。所谓三农,即指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穷”。穷不是三农问题的本质,而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中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是三农问题在农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集中反映。
三农问题出现的开端
纵观中国近代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农问题的现状。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但是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仅仅依靠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优越的生活条件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务工,以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资源浪费,农业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好也是导致农民涌向城市的一个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虽然在医疗设施和各项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建树,却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偏远的山村依旧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设施相当差,这也是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偏远地区依旧采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费时费力,农村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只会拉大贫富差距。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要离开农村?”一个农民的回答很干脆﹕“一年到头守着几亩薄田,靠种地为生赚不了多少钱。靠土地过日子心慌,靠种庄稼过日子肚里慌。只有进城打工,才是最好的出路。
”他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农民的想法。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大,而新生代农民却越来越少。据调查,目前务农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占到50%,文化水平普遍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到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挥汗劳作的多是妇女、老人组成的“杂牌军”,“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仅离土地越来越远,而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一些地方的农民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今后我们可能就是“末代农民”了。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他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修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的潜在伤害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农业问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去,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村条件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越来越多的儿童和老人被留在了农村。孤寡老师和留守儿童也成了一个越来越需要人们重视的群体。正是因为务农收入太低,许多农民迫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地,踏上了去他乡的火车。试问,如果这个趋势继续蔓延,谁来种地?谁来养活我们中国13亿人?再问,如果青年男女全都选择出去,
三农问题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