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词解释1、民本( 1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说。 ( 2)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 3 )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存在阶级局限性。但“民本” 的思想顺应了民意,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维护了社会秩序, 保证了国家稳定和发展。( 4 )我们当今提出的“以民为本”就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 ”明德慎罚 ,敬天保民 ”( 1 )西周时期周公旦治国思想, 《周书 康诰》的核心思想。( 2 ) A 、 因为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命与人事相统一。因此提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敬从天命,统治者要做到明 “明德 ”,以德配天;要体察民情, “保殷民 ”,保民是敬天的关键所在;要 “慎罚 ”,是依法行事,慎用刑法。( 3 ) “明德慎罚 ”: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并用,尚德指导思想和保证。而保民是敬从天命的关键。( 4 )对于周朝的强大和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具有重大影响。3、孟子的“仁政”( 1)孟子以人性善为出发点,政治上实行仁政。( 2)孟子继承孔子“仁”思想。 “仁”者爱人之心,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把家庭的仁爱之心推广到整个社会,即“仁政” 。在政治上实行民贵君轻的 “以民为本” 。 在经济上,孟子主张置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孟子的“仁政”带有很强的人民性。主张贵王贱霸。( 3)“仁政”对当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孟子主张用“仁政”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来说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4)“仁政”“以民为本”对当今社会发展影响很大。4、荀子化性起伪,(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由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力欲望引起的。人的自私自利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 。( 3)“性”是先天的恶性, “伪”后天的习得,人为地对人性矫正的结果。社会上的礼让现象都是“伪”的结果,伪使“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5、隆礼重法(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自私自利的人性是不合理的,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矫正即“伪” 。( 3)对人本性的矫正需要礼仪的教化和法的约束作用,因此提出隆礼重法的主张。( 4)继承儒家思想的礼治,孕育了法的概念,开了儒法合流之先河。6、兼相爱,交相利通( 1)战国时期的墨子的政治思想( 2)墨子社会动乱的根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因此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兼相爱 ”是针对 “别相恶 ”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 ”是针对 “交相贼 ”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 3) “兼相爱交相利 ” 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7、尚同.( 1)墨子的政治主张之一。( 2)天下大乱在于异义 ,而国家的起源是统一思想的需要,因此墨子主张君主和尚贤的基础上 " 立统一之义 ", 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即所谓的“尚同” 。( 3 )为了保证“立统一之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8-10-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