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案例
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以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和2000年中石油、联通上市为标志,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已涉及到一些整体行业改造,改制也越来越彻底,普遍引进了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受到海外投资者欢迎。海外上市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已日益显现。2000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过重组改制在海外上市,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3月29日22时完成尽职调查后,即进行中国石油股票的最终定价。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和发行后的二级市场稳定等方面。订单数量及监管要求,决定了规模不能再扩大;。中国石油正式定价临近时,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普遍大跌,加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中国石油的定价发行增添了许多变数与困难。3月30日,主承销商将与中国石油的管理层最后一次定价会议,讨论并确定本次IPO的最终定价。在中海油1999年于国际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失利之后,为确保标志着中国石油行业重组改制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压力下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在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上,投资银行家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国石油到底能否如期成功上市?如此庞大的“巨无霸”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价值几何?如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匹配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一章全球石油业概览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能源利用率有了巨大的提高,然而世界基础能源的消费量仍持续不断地增长。除了前苏联的能源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外,其他如美国、西欧各国和亚太地区各国对能源的消费量不断增长。其中,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是亚太地区,其能源消费量增长达60%,占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人们一直认为其他能源会替代石油。石油在基础能源消费量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事实上,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使石油长期保持其在世界基础能源供应中的中心地位。首先,在需求方面,各种潜在的石油替代物存在重要问题。如核能,美国和前苏联的核电站事故而带来的灾难导致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巨大恐慌,大大地限制了世界范围内核能工业的发展;显在的石油替代物是煤炭,虽然世界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但因煤炭在主要燃料中含碳量最高,存在污染大和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问题,不仅如此,降低煤炭污染的花费巨大,故在基础能源消费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在供应方面, OPEC和新的主要石油生产地如阿拉斯加、北海和墨西哥,以及小的生产商如马来西亚、中国和要拉的石油产量不断增长,所有这些缓减了石油价格的压力。用其他燃料代替石油的动机也大下降。这些因素使在过去的十年间石油在世界基础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稳定在40%左右,成为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而且石油加上与其密切相关的天然气已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五分之三多。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在地理分布上高度集中在几个地区。而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中,中东地区所占比率不低于65%,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四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比例高于50%,前苏联和中东加在一起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73%。正是由于世界石油天然气的地理分布和在各国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使之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包括七十年代广泛的石油资产国有化、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1975年至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及八十年代早期至九址年代石油价格的长期下降等在内的多种因素促成了七十年代以后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经营方式的极大改变,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一经营体系的改变使石油工业发生了几大重要变化:
* 降低对内部原油的依赖性;
* 勘探与开发的技术进步在油田勘探与开发方面的巨额投资极大提高了石油公司开发油田的技术能力与效率,特别是在要求高技术开发的地区,如在高寒地带,深海或极深地层。新技术大提高了恢复率,因此提高了已有石油资产的回报率。
* 兼并与收购从七十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石油工业持续不断进行一毓大规模兼并,以获得比通过勘探开发更廉价的原油供应来源。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了巨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事例从勘探直到加油站整个价值链的能力,信息技术还极大地帮助了石油和巨头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革命。
*内部管理体系重组在这一阶段,石油和石化巨头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与此同时,内部管理结构进行重组,公司文化得到了改变。这些改革不公极大降低了工资支出,而且发挥出了雇员们以前未被挖掘的巨大潜
中国石油IPO案例描述(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