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最为成功的现代化尝试,然而却来之极为不易。中国历史上不乏农民起义和政治家激烈的革命,但渐进式、能够保留前代进步成果、社会付出代价较小的改革却极为罕见。对于刚刚摆脱文革束缚的中国,极左和极右都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和影响力。
再考虑到中国五千年传统的包袱——鲁迅曾言:在中国,搬一张桌子都需要流血,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对于中国改革之难,西方有这样的评论:这如同在一枚硬币上让一艘航空母舰进行一百八十度的转向。然而,中国竟然奇迹般地做到了。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中。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感慨:邓小平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我见到邓小平是在1979年他访问美国时,在亚特兰大的福特汽车厂参观, 邓发表演讲,说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习,在2000年的时候会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他的发言对当时在场的大多数美国人,包括我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当时的福特公司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中国所有汽车公司一年的产量的总和。不过,他的预言现在已经成真,看来他才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导言1
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销稳超135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明年中国将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然后向美国靠近。但是接近美国的路很漫长,因为中国的GDP是4万亿美元,。而美国是14万亿,其经济规模要远大于中国。
尼克松在1970年写了一本书,叫做《真正的战争》。他指出: “中国是一个无限可能的国家,他拥有众多的人才资源,悠久的历史,如果他脱离了计划经济,那么西方是否还能存在,我不知道。”这是尼克松在30年以前就预见到的。
尼克松也是一个伟大预言家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改革
-----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深圳翠园中学孙曙光
世界各国发展的社会转型的模式上,十八世纪是欧美的“原生型”,十九世纪是德日的“传导型”,二十世纪是独立后国家的“赶上型”。可叹前面几趟车中国都错过了。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时不待我,中国必须改革!我们要创建经济与政治改革转型之新模式,抓住国际机遇,完成社会转型,以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一次大概是世界发展所给与中国的最后机会了,否则将被边沿化。
导言2
毛泽东侧重于“公平优先”――调整生产关系,邓小平侧重于“效率优先”发展生产力。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则更注重兼顾、协调公平与效率,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符合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改革成果惊天动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从“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之变,蕴藏着多少振聋发聩的观念突破,包含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凝聚着多少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
?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牡丹江一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