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危机公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朱海燕当前,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升,媒体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种公共力量。俗语云:“成也萧何败萧何”。若能正确运用媒体力量,则能够帮助政府机关发现问题,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和舆论支撑。若不能正确运用媒体力量,则不仅损害政府机关的形象,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政府机关在与媒体的相处中,应形成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理性、妥善地对待媒体。当前,在食品安全成为突出问题的形势下,各类突发性安全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监管部门随时都可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提升媒体的应对能力和水平,是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在媒体和公关公司工作的经验,就媒体应对和危机公关谈几点看法。一、当前的媒体倾向和媒体应对误区媒体靠广告为生,广告的投放则以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为准,而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新闻的看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媒体热衷于追求负面新闻,通过大量刺激的负面新闻吸引公众的眼球。因此,长期以来,在政府机关中逐渐形成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警惕心态。从而在应对媒体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理性和善意,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采访、故意隐瞒事件真相、粗暴干涉记者正常采访活动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不利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也难以树立起政府亲民、爱民和透明、开明的形象,同时也直接造成了在应对媒体时的被动局面。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处置及应对媒体策略(一)转变心态,正确对待,高度警惕当前,随着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舆论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味的躲避、隐瞒、干涉,只会进一步误导记者和公众。因此,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心态,坚持正确对待与高度警惕的原则对待媒体的采访行为:一是热情接待。在公共事件发生后,面对媒体记者的到来,应主动作为,热情接待,要以对普通群众的态度对待记者,要在每一个环节展示政府机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形象,坚决杜绝对记者避而不见、扫地出门或冷眼旁观等现象;二是查明身份。在热情接待的同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正当方式,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即核实记者身份的真实性、所属单位等。若来访人员为假记者,则可婉言拒绝其采访请求,或直接通知公安机关;三是巧妙取证。对于那些乘机违法、蛮横、勒索的不良记者,工作人员可采取偷拍、录音等方法,巧妙取证。在取得充足证据后,可采取报警或扫地出门等方式直接处理;四是问明来意。在正式采访前与记者的交流中,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弄清记者此行的来意、采访提纲等,并及时将信息报告领导。同时,尽量与记者周旋,为领导准备应对材料争取相应时间。(二)健全机制,准备充分,高度统一俗话说:“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应对突发公共关系事件中不会自乱阵脚,从而从容应对:一是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关系事件的组织机构,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在事件发生后,由组长牵头及时商讨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防止事件发生时各部门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二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单位一把手自己担任和指定特定人员担任单位新闻发言人,防止事件发生了却无人打仗或打乱仗;三是单位全体人员必须高度统一口径,任何个人在未得到单位授权的情况下,严禁接受任何媒体的任何形式的采访,以此防止意见、观点不统一。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防

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危机公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化工机械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