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背后的故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背后的故事蹉跎人生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成立。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制定国旗是“筹备会”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七月,新政协筹备会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公开发布征求启示。征集国旗图案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筹备会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当时,朱德总司令、历史学家郭沫若、诗人艾青也都亲自设计了国旗图案。要想在近3000幅的国旗图案中,选出让大家满意的图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旗图案的选择,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当时研究制定国旗,是由筹备会下设的第六小组负责,组长是著名教育家马叙伦,副组长是叶剑英和沈雁冰;其它成员有田汉、郭沫若、陈嘉庚等各界知名人士;经过反复认真地评选,最后从近3000幅应征国旗图案中,选出比较好的38幅图案,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交全国政协一次会议讨论。经过综合考虑,当时第六小组向政协代表推荐的国旗图案是,图册中的复字第3号和复字第4号图案。基本特征都是红底、黄星加一条黄条;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黄条象征黄河。当时,张治中毫不掩饰地对毛泽东说:“我反对这个图案,红底国旗是代表国家和革命的,中间这一杠,不变成分裂了国家、分裂了革命吗?同时以一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会联想到是一根棍子,像孙猴子金箍棒···”毛泽东听后,感觉有点意外,但表示可以再邀大家来研究。为了尽快统一意见,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受委托把争论情况向周恩来作紧急汇报,总理说:“你们搞国旗搞了那么长时间,你觉得哪个图案好?”彭光涵回答道:“过去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32号图案’,这个图案是曾联松提交的,我们认真地参考过他的图案,”总理听后,对彭光涵说:“好!那就这样吧,你给我画一幅这个旗子,画大一点;第二,你再给我做一面这个旗子,做一面最大的旗子。”复字第32号图案是一幅修改稿,原稿设计者是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的曾联松。这幅图案构思巧妙,内涵丰富,艺术性很强;修改后的图案更加简洁,主题更突出。9月25日晚,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有关国旗等问题的

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背后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8-10-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