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课
程
标
准
物联网工程系
二○一三年八月
2013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
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
2、《信息技术基础考证强化训练》课程标准 14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21
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7
5、《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34
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48
7、《IT职业英语》课程标准 58
8、《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67
9、《物联网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77
10、《单片机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85
11、《物联网规划与组建》课程标准 96
12、《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104
13、《编程与应用》课程标准 118
14、《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134
15、《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142
16、《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标准 151
17、《物联网项目工程管理》课程标准 159
18、《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165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制订单位: 物联网工程系
课程代码: 110001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学时: 64 学分: 4
编写执笔人:陆蔚完成日期:2013年5月
审核小组:物联网工程系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13年6月
审批人: 审批日期:2013年8月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信息技术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起点课程,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计算机工具。
《信息技术基础》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但直接关系到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即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基础》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信息检索与浏览、操作系统维护与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制作、网页制作、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处理等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 XP和Microsoft Office 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操作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指导思想进行课程规划,首先确立以培养实践能力优化获取知识的学习目标;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课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任务的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工具为出发点,从学生今后有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信息处理能力着手,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学习领域,从而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操作技能为主、并结合部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等。操作技能包括信息检索与浏览、操作系统维护与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制作、网页制作、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处理等基本操作技能。内容选取中充分注意学生的知识、能力、信息素质培养,教学内容靠近学科前沿,保证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2. 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工作任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课程设置了一个职业情境:假设某大学毕业生到某公司实习,从事文员工作。在这样一个职业背景下,他经过半年的实习,完成他所需要的工作,以此来证明他符合这个企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在这个职业情境下,对该实习生安排了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任务。知识部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增加了大量拓展性知识,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性,采用“引导型”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逐步引导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技能部分,按照学习领域开发了七大学习情境,分别为信息检索与浏览、操作系统维护与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制作、
物联网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