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巴山红叶——记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书写了短暂而壮丽的人生。她在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零”工作方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她一身正气、秉公执纪,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大要案件50余件,曾获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她情系民生,关心“背二哥”等社会底层群体,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她爱岗敬业,身患绝症仍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08年11月27日,王瑛因劳累过度导致病情恶化,在前往医院治疗的途中不幸去世。见到她,已是一尊定格的美丽:黑黑的眸子,弯弯的眉毛,温婉的目光,粲然的笑容,碎花布衣之上的脖颈处系着一条红色的丝巾。这是一个一生都痴爱枫叶红的女子。有人说她柔媚似水;有人说她大气如山。有人喊她“瑛儿”;有人称她“王哥”。她多情善感,眼里常含热泪,每一个父老乡亲的疾苦都让她心痛;她亦有拍案而起的侠气,哪怕面对权高位重者,只要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退让。她对自己共产党人的信仰无限忠诚,就像当年用鲜血和生命浇灌了她脚下这片巴山热土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男女将士们,她是他们无愧的后来者。在她生前自己设计的一方小小名片上,我们看到了烂漫如霞的巴山红叶,一行娟秀的小字透着生命的气质跳跃在红叶之间——中共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蓦然低头,有泪落下。她有红叶的风骨,不惧霜打,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防线上傲然挺立王瑛只有1米54,瘦瘦小小的,但在纪委书记这个钢铁般的职位上,她让人见识了小女子的骨头有多硬。2003年3月24日,南江发生一件震动全县的大事,一名在扫黄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县公安局某派出所留置室上吊自杀。案子经有关部门迅速了结。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任县纪委书记刚满一年的王瑛,被推上风口浪尖。“马上调查。”她毫不犹豫。事情很快现出端倪,这竟是一起涉及多个部门、背景复杂、且连带县公安局个别领导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嫌疑的重大案件。纪委内部有人建议,应付一下算了。王瑛出语否定:“有后台有背景的更要查!既然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不想活了!”一时间,县纪委八面临风,指责、谩骂乃至威胁接踵而来。王瑛毫无畏惧:“邪不压正。我们是正义的,不怕!”那些日子,王瑛和她的战友们一道,如同百米冲刺,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吃住在办公室,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她的压力是人们难以想像的。在一次向县委常委汇报案情的会议上,一位领导黑着脸当面指责她不该查这件案子。她无法沉默,挥手朝桌子重重击去……回到办公室,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像受了委屈的孩子。哭完,抹干眼泪冲出一句话:“人生就是要荡气回肠一回!”王瑛不是孤军作战,她的身后有各级纪委组织的坚强支持。最困难时,巴中市纪委专门派出力量对所有办案人员暗中保护。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案发当天,拘查年轻女子的一名民警因接受他人吃请,违反规定将被拘人一人留在留置室,导致这名女子上吊自杀。案发后,县公安局个别领导为不影响争创全国优秀公安局,隐瞒了当事民警擅离职守的事实,指示下属做了出警的假证。最终,十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纪委书记的职责,就像一方砺剑石,将王瑛的锋芒越磨越锐。她对身边的同志坦言:“纪委是干什么的?纪委就是为纯洁党的队伍、永葆党的战斗力而冲锋在前的尖刀兵。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不办案就是失职;作为一个纪检干部,不办案就不配在岗!”几年来,王瑛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她先后被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被中央纪委、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王瑛不止一次说过:“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是: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号!”她有红叶的眼界,天高地阔,以超前的工作为党凝聚起万千力量王瑛去世后,有一个曾被她断了大好前程的人为她守了整整一夜的灵。他叫柳昆。10年前,柳昆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曾因为打黑英勇荣获南江县十大杰出青年。10年后,在2003年“3·24”案件中,他作为当时县公安局副局长负有连带责任,受到行政撤职处分,33岁,跌入人生低谷。王瑛对身边的人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柳昆本质不坏,是一时糊涂走错了方向,我们有责任教育挽救他。”那是柳昆受处分后第一个春节前的晚上,王瑛来到他家,柳母冷若冰霜,柳昆垂头漠视。王瑛朝向老人说:“我们都是做母亲的人,如果你是那个死去女孩的妈妈,你怎么想?”她又朝向柳昆说:“错误只属于过去,你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努力!”母子俩哭了。不
永远的巴山红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