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嵩口不老,因为她是中镇,被称为福建省三
大古名镇。在这里,有个村叫月洲村,她养育了南宋署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及闾山派道教神
人张圣君等千古名人。
从高处往下鸟瞰,月洲村在大樟溪的环绕下,如同一个弯弯的月亮,故此人称月洲。南
宋名人张元干和张圣君,就出生于此。大约南宋年间,嵩口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小镇。至元代
后,嵩口置镇,开始逐渐繁荣;而到明清时期,嵩口犹为发达。因为地理位置突显,处于尤
溪、仙游、德化、闽清 4 县结合处,故此,经济相当发达。
2008 年 12 月 23 日,嵩口镇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于是,这座千年古镇,再
次进入人们热切的关注中。 2012 年 12 月 22-23 日,在嵩口镇获此殊荣之后的第四个冬日,
福建省东南网博友采风团,再次踏上这座千年古镇,寻访飞逝的流金岁月,解读过往的历史
沧桑。
很不凑巧,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有些暖暖的阳光,今天却飘起毛毛细雨。天气显得十分
阴冷,给我们这次旅行带来不便。车从福州出发,继永泰,往嵩口,继过两三小时的颠簸,
终于到了嵩口古镇。历史给我们找来这一天,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这一天,是冬至之后的
第一天,也是风传世界末日过去的第一天。这一天,是嵩口古镇的人们,冬至传统扫墓节过
后的第一天。
一路上细雨绵绵,并没有打湿我们的兴趣,人们被这古老的小镇给感动了。在这里,我
们与古老民族文化相依相约,把岁月,拉回一千个年头。
2
在嵩口,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 是传统的古民居。 在历史的长河中斑驳着, 从土墙到瓦砾;
从画栋到雕梁;从石工到木刻;从石臼到老磨;从风鼓到古井 &&这些,已离我们似乎渐远,
又靠我们似乎太近。在传统与文明之间,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在这里,让我们感觉陌生而又
熟悉。一千年的文化,一千年的故事,又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从脚下这块土地上走过的、生活在沉积层里的人们,有着先人遗留下来的脚印,也有着
我们落下来的尘埃。然而,历史的连贯性却给我们留下,那一条条残墙旧瓦,古木寒窗。从
这里,我们能够会见古人,回归历史;从这里,我们能够窥视未来,创造明天。
据介绍,嵩口古镇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有 100 多座,整个镇区的古民居星罗棋布,让
我们这一两天来回奔命,目不睱给,但最终还是落得个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结局。其中,
最为署名的有: 用坦厝、 用金厝、 宁远庄、 述善堂、 下车碓厝、 协和厝、 协庆厝、 端公坂厝、
万安堡、芦洋寨等等。而我们只去过用坦厝、宁远庄、端公坂厝和万安堡几处连结点走走。
在这里,让我稍做一下简介:
用坦厝又称下坂厝,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 1752 年),历时 27 年,父建子续,至今已有
260 年的历史。主人陈用坦,享年 76 岁,一生好善乐施,勤俭持家,深得美名。下坂厝总建
筑面积 5080 平方米, 200 多个房间。 土木结构建筑, 以木雕为主。 是长乐人祖孙三代历经 24
年雕刻而成的!
陈用坦还有个传世之宝,是一个正厅围屏,十二扇的馏金镂空屏风,至今用一木箱加铁
焊锁在前厅旁的一个木箱里。中央电视台对此宝物曾有过专访,据行内人士估价,此屏风目
前价值 2000 多万元。可见,除了这座古大厝,陈用坦还给子孙们留下这个天价的文物瑰宝,
实
不老的古镇——嵩口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