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主备人:李海霞时间:2013、3、6
【课程标准】
。
。
。
【课标解读】
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重点理解孝文帝改革中的两个概念:均田制、三长制;重点分析归纳两大历史现象: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重点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加快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所起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背景
(奠定政治基础)
:1)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2)
3、改革可能性:
:
二、内容
(一)经济上:
(1)主观目的:
(2)前提:
(3)内容: 。
(4)性质:
(5)影响: 。
(6)局限性: 。
2. 三长制
(1)原因: 。
(2)内容: 。
(3)影响:
。
(二)政治上:
(1)原因:
。
内容: 。
(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1)原因
平城
洛阳
地理位置
经济
政治
军事
历史
(2)目的: 。
(3)概况: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由平城迁至洛阳。
(4)影响:
①;
②;
③。
:废除鲜卑族旧制,官制一律改行汉制。
(三)社会习俗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 。
: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三、性质和作用
: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①经济上: 。
②民族关系: 。
③政治上: 。
探究
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含义?
2、孝文帝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3、例1.(2008年广东单科,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
,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