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石丽霞审核人: 使用日期: 11、11 使用人:
课型: 新授课总课时数: 4 第 1 课时导学案编号: 18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2、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句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4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沧海》
【学习目标】: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运用“首字背诵法” 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当时他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北方群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后患,统一北方。如果,如果再以优势的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2、写作背景:《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宏伟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课前预习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碣石沧海澹澹竦峙萧瑟哉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大家都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更有客观的认识。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1、默读《观沧海》,完成下列问题:
①朗读诗文,说说这首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明确: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背诵古诗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合作的力量无穷大(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上述问题,寻求正确理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