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商於古道 诗歌之路供参考学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商於古道诗歌之路
  商於(“於”读音wū)为古代地名,在陕西省商洛市境内,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於古道,因从陕西商州蓝桥一直通到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而得名,全长600华里,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称作“武关道”(武关,新开岭商於古道武关。战国秦楚分界墙),唐时有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的。究竟从何时起始称“商於古道”,不得而知。
魏晋六朝时期,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学术上“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文学上“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自隋唐统一,南北双方开始注意借鉴吸收。唐初就有人明确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的要求,但宣言终归宣言,这种交流和融合,毕竟是漫长的艰苦的,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接近劳动人民,吸收民间文化的丰厚营养,发扬前代和先辈优良的传统精华,加强自身素质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方可有成。若是关在小房子里,一味苦思冥想,将是无济于事的。
贞元年间,有一位福建籍诗人欧阳詹,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回程行经蓝关所在的东秦岭,触景生情,写下《题秦岭》一诗,诗曰:“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其中,“北行一步掩南方”一句,真是绝妙成典,将秦岭这个中国地理南北的分界线写得神活灵现。这种实地感受绝不是关在小房子里能空吟出来的。还有李商隐的《商於新开路》一诗中的“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一句,历来评家都认为是李诗中的佳联。这首诗是写贞观七年(公元634年)上洛刺史李西华开商於新路六百里的,当时商於道是沿着丹江河谷北侧开辟出来的新路,多走悬岩,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能见度较低。,如其分。南北朝梁代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在他的名著《诗品》中,曾着重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关系,指出诗的产生是由于客观的感召和刺激在作者心灵上的回应。欧阳詹、李商隐等唐代诗人在商於道上的诗作,正是钟嵘这一文学理论的有力诠释。
长安诗人杜牧的《商山麻涧》诗,一改他此前《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和《题武关》中“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的豪迈气概,逐渐显露出工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这首诗里,云光岚烟笼罩下的山庄,柔桑垂柳掩映下的人家,山村春日黄昏时分,禽兽豕奔归林,鸡牛入巷进栏,老者对酒啜饮,村姑簪花打扮的种种景象,和谐完善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幅丰富新鲜的夕照山庄图。景色气氛淳淡而深厚,简朴而亲切,能给人以历久难忘的印象。最后两句,是写自己常年官差奔波,惆怅迷茫心情的,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诗里表现“惆怅”也不是没有形象,空发议论,而是用“自念尘土计”,“溪边书细沙”的写意手法,生动而准确,又另辟蹊径,不落前人窠臼。杜牧的《商山麻涧》诗这样写的:“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桑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罇酒,倩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杜牧是陕西人,如果可以说他是北人向南人学习借鉴的一个范例的话,那么,湖南益阳诗僧齐已的《过商山》中“迭迭迭岚寒,红尘翠里盘”句,又是南人学北的一个重要例证了。诗中连用三个“迭”字作为起首一句,险奇贴切,意即商洛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山脉,都笼罩着岚烟雾气,红尘人家也都是在苍翠的丛林环绕中的小盆地里安家。所纪所写都是商山道上的实际存在,三个“迭”字,一个“盘”字,又

商於古道 诗歌之路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10-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