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年鉴
(种植业)
2005年
2005年,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强力推进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培训、农村沼气建设、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资打假、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沼气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优质小麦良补项目等方面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市“三农”工作发展势头较好。
商丘市农业局领导成员:
局长:魏作振
副局长:张士君、李国俊、刘继军、锦传星、孙景权
纪检组长:崔振河
总农艺师:金新富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
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突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夏粮总产已占到全省总量的八分之一。平均单产连续2年超过400公斤/亩,实现了由中低产向中高产的历史性跨越。优质小麦面积发展到400万亩,占小麦总棉种面积的50%以上,其中订单面积200万亩。,%。全市已有3个河南省粮食大县,8个国家粮食基地县,2个国家优质粮食基地县,永城、柘城、夏邑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实施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347万亩,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44%,%。
蔬菜生产,着重抓基地、抓无公害产品、抓温棚、抓特色产品,蔬菜生产的规模、产量、质量和效益均有较大突破。 万亩,%;,%;蔬菜生产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水果生产,本着稳定面积、提高质量的原则,积极推广小杂果栽培、果树低产园改造、老果园高接换种、果品套袋、疏花疏果、果树病虫害防治、果园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管理技术,果品产量和质量又上一个新台阶。,增长10%。
,%;,%;,增长45%。
今年全市粮、棉、油、烟、菜、果等主导农产品的丰产丰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农业总值332亿元,%;农业增加值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6元,% 。
【种植业结构调整】
2005年,在抓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粮经比例稳定在52:48。
优质农产品品种和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适应市场需求,压缩普通品种,稳步发展优质农产品,重点对作物种类内部的优良品种和品种搭配进行了调整,大力发展名优特和优质专用型品种,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今年夏收优质小麦面积达到400万亩,同比增加100万亩,优质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淀粉优质食用型红薯面积分别达到100、67、47万亩,优质棉面积160万亩,达到80%以上。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面积22万亩。
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迅速。一手抓粮食面积稳定,一手抓信息发布,积极引导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尤其是蔬菜、杂果、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特色农业】
主要农产品区域特色逐步显现。突出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比较优势,确立了区域发展重点,并在区域布局调整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如睢阳区李口的西瓜,柘城的三樱椒,宁陵、永城的反季节蔬菜,睢阳区、夏邑、永城的脱毒土豆,宁陵、虞城、夏邑、民权的优质果品,夏邑的食用菌,梁园区的草莓、辣椒,虞城的花卉,虞城、梁园区的山药,虞城的甜玉米,睢县、睢阳区、永城、柘城的药材等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名特优产品。
【农产品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类十大基地项目建设”为重点,在综合分析资源优势、生产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等现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市场需求和主流趋向,集中人力、物力,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十大温棚园区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市温棚总数已达到38万座。粮食上已建成了4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5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果品上建成了10个国家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棉花上建成了7个优质
商丘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