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编制目的
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建设,做好辖区内突发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最大限度维持急救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痛苦。逐步形成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院内综合技术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编制依据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建设发展城市社区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和预案为依据。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与模式
广义上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有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到达医院前的救治。狭义的院前急救专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因此,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接受呼救。
(2)安排、协调和实施院前急救。
(3)指挥大型灾难急救。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独立型:急救中心独立的完成院前——急诊科——EICU急救一条龙服务。
依托型:依托于综合性医院完成院前——急诊科——EICU急救服务。
行政型:统一的城市(社区)急救通讯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由各医院分片出诊。
院前型: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不设床位,出诊时随车人员为急救医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本辖区居民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各种疾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各种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引起的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工作。
工作原则
(1)部门主导,积极参与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急诊科及相应职能、临床科室人员参与院前急救处理工作。
(2)快速反应,规范救治
加强院前急救信息网络建设能够及时接收呼救,提高全院卫生专业人员对院前急救实践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接收、早救治;普及全院卫生人员的急救专业知识,加强依法监督,保证各类急救事件应急救治措施的规范有效。
(3)加强宣教,群转结合
利用医院宣传力量建立志愿者队伍,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群众基本了解如何快速获得院前急救服务、做好获得急救服务的准备,如何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准确处理急诊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所救治的医院,使院前急救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2、院前急救组织领导小组及职责
院前急救领导小组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与本院技术人员构成情况相结合,设立院前急救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领导院前急救领导组组长,相关业务院长任副组长,统筹安排全院急救力量;各职能及临床科室主任为院前急救领导小组组员,根据组长安排具体实施各项院前急救工作。
院前急救领导小组职责
(1)能力建设 负责本院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面对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
(2) 技术支撑 承担相关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技术方案应于现行的急救技术规范、方案保持一致
1.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