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央视,百家讲坛)无为而治.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为而治方尔加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30日 10:15
主讲人简介: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内容简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经4任皇帝,70多年,终于成就了后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果说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靠有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么在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又是依靠什么来把把汉朝的基业继续发扬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萧何在病危时,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从此曹参开启了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参的工作风格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吗?
这种无为而治实际上用的是历史上一种哲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黄老道家,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么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无为,老子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不像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那么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用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在这种思想中,包含这样一种说法,老子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按照道来做,那就是无为,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作为统治者,你要守着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万物可以自我化育,万物可以自我运行。
之所以当时以曹参为代表的这些统治者,他们能够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条件决定的,那么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特殊背景,什么特殊的条件呢?大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情况,那么这些情况决定了统治者不能不用无为而治,不能不使用黄老道家。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为您讲述恢弘汉朝的历史一页。
(全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汉代初期的无为而治,在汉高祖刘邦和萧何死了以后,汉朝的皇帝是汉惠帝,汉惠帝汉朝的宰相是曹参,这个曹参他的工作风格和萧何不一样,这个史书记载曹参整天在家里饮酒作乐,好像是无所事事。在任用其他的官员方面,曹参是这样,如果哪个官员办事特别严格,特别较真的话,曹参就不用他,曹参愿意用什么样的人呢,愿意用那些比较粗,比较和缓,大而化之,不那么苛察,不那么细致的人,愿意用那样的人,凡是特别细的特别较真的他不用。那么周围的很多官员看了以后,心理很不安,觉得这样好像他有点怠工,不工作,都感到很不安,很快曹参这些作为就传到汉惠帝的耳朵里,那么汉惠帝也很担心。当时曹参的儿子在朝廷里头做官,汉惠帝就把自己的担忧跟曹参的儿子说了,意思是你看看你父亲现在,先帝去了,我们要靠你的父亲来把朝廷的工作做好,可是你父亲这种态度,这么个作为,希望他的儿子希望曹参的儿子呢,能够劝一劝曹参,劝一劝这位老臣。那么曹参的儿子回去以后,因为曹参的儿子对自己的父亲也有看法,觉得你看这个父亲整天好像不正常工作,不好好工作,消极怠工,他也有看法。所以他就回去开始劝他父亲,把皇帝的忧虑把汉惠帝对他的忧虑,跟他说了,这个曹参不但没有接受儿子的意见,反而对儿子态度非常不好,还打了儿子,说儿子不懂事,那么这个汉惠帝知道以后,决定亲自登门,去劝一下曹参。那么汉惠帝登门了,见到曹参,谈了自己的忧虑,他说你看现在很多工作需要做,可是丞相您却是这么一种态度,这么一种姿态吧,那么这种姿态对工作很不利,希望丞相能够积极地开展工作。这个曹参当时就问这汉惠帝,说陛下您比汉高祖您觉得怎么样?汉惠帝说我哪比得了高祖,我绝对不能跟高祖相比,我达不到高祖那个程度。曹参就问,说陛下您看看我和萧何丞相比又如何呢?那么汉惠帝说那好像也是不如萧丞相,当然不如萧何了。那么曹参这个意思很清楚,让这个汉惠帝跟汉高祖比,然后把他和萧何比,都不如。然后曹参就说,既然我们都不如他们,而他们在去世之前,把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法度都已经给制定下来了,我们后头的人不如他们,我们就守着他们的制度就可以了,照他们既定的制度去做就可以了,我们不必要在他们的制度之外再去有什么其他的作为。所以汉惠帝马上就明白了,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萧规曹随。历史上把这种做法,曹参的这种做法叫无为而治,所以史书记载,汉代的无为而治应该是从曹参开始的。
这种无为而治实际上用的是历史上一种哲学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黄老道家,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么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无为,老子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黄老道家不像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那么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用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那么当时汉初用的统治思想实际上就是这么一种思想。曹参实际上用的就是这种思想,那么在这种思想中,包含这样一种说法,老子说过“道常无

(央视,百家讲坛)无为而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