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叮铃铃》。
。
3. 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
教学重难点:
。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具:电子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这幅山水画,看看少了什么?
2、学生总结:有山坡青草、羊儿、牧羊童、蓝天绿水,但少了层层叠叠的白云。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
(2)边听音乐边哼唱
2、学习歌曲
(1) 再次聆听:“层层叠叠的白云好美啊!嘘,孩子们听,白云深处飘来了一支动听的歌,你们仔细听歌中唱的什么?这支歌唱了些什么?听了这支歌你有什么感觉?这群放牧的少年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歌唱啊?“(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歌曲节拍与演唱形式)
(2)复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唱了什么?
(3)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①聆听老师弹奏高声部旋律:提醒装饰音的演唱
②学生跟琴唱一次:“能唱吗?来试试。”
③聆听老师范唱高声部歌词:“你们的节奏唱得很准确。现在想不想听我唱一唱高声部的歌词呢,你们看着歌词,心里跟着我唱。”
④学生唱高声部歌词:“谢谢孩子们热情的掌声!我相信你们会唱得更好,来试试。”
(4)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①师生合作:“你们的歌声太美了,我也想唱。现在我邀请三个孩子和我一起唱,谁愿意来表演?”(请三个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②跟琴唱旋律
③学生跟琴试唱歌词:
(5)二声部部分完整演唱、演奏
(6)学习齐唱部分:
①聆听齐唱部分:师生合作(老师唱齐唱部分,学生担任合唱部分
②引导学生找出这部分音乐记号,说一说名称
③老师顺势讲解歌曲风格:前倚音、#5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民歌风味
④跟老师一起唱曲调:注意前倚音、#5的音准
⑤学生跟琴唱曲调
⑥学生填词歌唱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少年的欢乐情绪
(2)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分组表现展现自我
(4)串铃、碰钟伴奏:要求在间奏和结尾长音处伴奏。
四、完美结课
“在这动听的歌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教学反思
1、在五(1)班上
2016秋人音版音乐五上第6课《叮铃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