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甘肃秦长城遗迹变耕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甘肃秦长城遗迹变耕地
2013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披露,由于保护意识淡薄,甘肃省临洮县的长城遗迹已变为耕地。
甘肃省临洮县南坪村长城岭是战国秦长城的起点。然而在当地,除了一块1981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刻制的“战国秦长城遗址碑”外,根本看不见长城的踪影。据临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遭受多年破坏,秦长城遗迹早已和周围土壤融为一体,面目全非;而且在很多年前,老百姓就将长城推为平地,变作种庄稼的耕地。村民们解释缘由时表示:一是为了走路方便,二是为了多两亩地。谈到会不会担心破坏长城时,村民说:“没什么关系,感觉跟一般农户院子的墙是一样的。”
据悉,临洮县相关部门也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早在1981年,临洮县博物馆就专门定做了一批水泥材质的文物保护界桩,由于缺乏栽桩经费,便委托各村自行栽桩。但界桩运到村里,村民们却各取所需,把这批界桩变成了搭房修路的材料。此外,长城岭上的城墙占当地耕地面积的1%不到,完全犯不着为了多要一点耕地去破坏长城。长城变耕地的主要原因还是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规不健全。
多维解读
莫做华夏文明的败家子
早在2013年9月,中国新闻网就对甘肃临洮长城遗迹遭受破坏的消息进行了报道,称:“临洮秦长城大多由黄土夯筑而成,现其周围被开发为梯田,加之长年风化,保存完好的墙体仅剩2米高,墙基也逐年缩小,古长城保护迫在眉睫。
”自然力和人为的双重破坏,长城已经伤痕累累,这不禁让人感到痛心。
除此之外,三峡文化、石库门文化、胡同文化等,同样在经济建设前进的车轮中屡遭碾压。相比于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作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我们只能感到汗颜。
保护华夏文明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是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不尊重、不善待它,难免逐渐丧失文明自觉与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明发展、文化强国。尊重传统,加强文化教育,保护历史文明的遗产,才能让传统照进现实,实现炎黄子孙共同期盼的中国梦。
保护长城,积极行动
长城遭到破坏早已不止甘肃一地。在河北、北京等地,穿行在山岭间的砖石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坍塌状况越来越严重;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占整个长城70%以上的夯土长城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常年受风沙侵袭及雨水冲刷,墙体断断续续,断处最长的达到几十公里,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长城的痕迹;临近毛乌素、腾格里等沙漠边缘的长城,很多已经和周围的耕地一起被沙漠所摧毁、湮没。
为保护长城,全社会都在积极行动。呼吁保护长城的志愿者们发出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的倡议,并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宣传保护长城。政府有关部门也在为保护长城积极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干预,用科学技术进行有效保护,二是以日常养护、防护为主,敷设防护围栏,不让破坏加剧。保护长城,也缺不了立法的跟进,甘肃省已经建议加大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的力度,以期尽快通过立法来保护我们逐渐缩短的万里长

甘肃秦长城遗迹变耕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