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复习讲义
§ 课程介绍:
§ 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它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教学目的及要求:
§ 学习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本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学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用社会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上的婚姻和家庭问题。
§ 课程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一些经验研究的领域,如:家庭社会学理论流派,家庭变迁,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功能,家庭关系,择偶,婚姻缔结,婚姻调适,家庭法,家庭伦理,家庭习俗,婚姻危机,家庭暴力,离婚,中国家庭研究等。
§ 参考书目:
§ 1、古德:《家庭》,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
§ 2、贝克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 3、:《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 4、:《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 5、:《家庭:变革还是继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 6、:《家庭史》,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 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8、 F、缪勒利尔:《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
§ 9、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 10、潘光旦:《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 11、潘允康主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 12、阮新邦等:《婚姻、性别与性——一个当代中国农村的考察》,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8年。
§ 13、沙莲香主编:《中国民族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 14、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 15、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年。
§ 16、许烺光:《家庭•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
§ 17、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 18、李银河: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199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沈崇麟等:《世纪之交的城乡家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20、杨大文主编:《婚姻家庭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 21、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绪论
第一节家庭及其起源和演化
§ 一、家庭的本质
§ (一)家庭的界定
§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承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 家庭模式多元化对传统家庭定义的挑战
§ 对家庭的任何一种界定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家庭形式,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个人在生活的选择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家庭结构和形态更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还有单身家庭、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等。
§ 我国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那么,我们现阶段的多元化家庭模式应该如何定位,界定家庭概念的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这并不仅是我国家庭社会学研究走向深化的必经之路,是理解我国家庭发展变迁的方向、与国际家庭发展变迁进行比较的基础,也是解释我国的社会结构、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的关键。
§ 几个相关概念:家庭、家、家族、房、户
§ “家庭”比较侧重组成家庭的成员,指具有实际功能的确切的生活单位,它相当于英文中的family。
§ “家”较侧重居住地和居住场所,相当于英语中的home。
§ “家族”通常是指由数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庭所组成的扩大的家庭,一般是多个家庭的组合,常涉及较大的继嗣群、系谱关系,讲究辈分和同宗。
§ “房”与“家族”相联系,一般是指建立在系谱关系上的成员资格,是儿子家庭相对于父亲家庭的身份。所以“房”也是父子关系的规定,它是中国文化中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文化模式的反映。
§ “户”(household)更多是从户口登记的意义上,指居住在同一单元房屋的人们。一般情况下。"家"与"户"相互联系,大多数情况是"一家"即"一户"。但"户"与"家"在内涵上是不同的。
§ (二)家庭的本质
§ 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 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 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
§ 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 二、家庭的起源和演化
§ (一)家庭出现以前的人类两性关系状态
§ (二)家庭演化的历
家庭社会学复习讲义打印版(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