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供参考学习.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激昂慷慨独树一帜
——漫话上党梆子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王利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党梆子在文化背景、形成时间、语音语调、流行区域、民俗信仰、板式音乐、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探究,增强人们对这一古老艺术的继承意识,其中所渗透出的历史情结和当代文化底蕴无所不在。它在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同时,现代意识的复苏又将世人唤醒到理性的轨道上,从而结构着新时期新的人文视角,诠释着现代人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上党梆子;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文化观念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由于流行于晋东南——秦汉时期的上党郡地区而得名。过去,当地人称它为“大戏”,晋南人叫它为“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叫它为“西府调”,或“泽州调”。一九三四年春,上党大戏在太原演出,有人把它叫为上党宫调,解放后改称为上党梆子。

源远流长的历史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一般人传说是早明末已经形成于泽州(今晋城),阳城一带。还有人说是从明朝沈王宫中传出来的,王宫当然创造不出一种戏曲来,但是民间艺术拿来加工则是可能的。《明史》载有一五四九到一五八二年在藩的沈宣王朱恬佼
“好学,工古文辞,审音律”的话,倒可以为这一传说作艺参考性的印证。
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版《泽州府志>,载有沁水县人樊度中的《东岳庙赛神仙》诗五首,第五首的第一句是“台上弋阳唱晚晴”。这里的“弋阳”可能指弋阳腔,也可能指上党梆子,樊度中是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的拔贡,这时,弋阳腔确已传到山西;可是像沁水这样的偏僻山区,似亦不易传到。上党梆子当时还没有个正式名称。诗人很可能是自诩风雅,把本地土戏称作“弋阳”。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测。上党梆子和弋阳腔的关系,尚待认真探索。
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零年)版《潞安府志》卷八载,当时的长子县知县王巨源曾禁“丧葬演戏”。同卷又载“富室旧用梨园送殡,今奉严禁,用者渐少”,当时一般富室在举行丧葬礼的时候,都要用职业的戏班(所谓“梨园”)演唱送殡,闹到了县官不得不明禁的地步,可见当时这种本地梨园一定很多,如果是外地来的少数班设是用不着禁止的。这说明十八世纪上党地区戏剧活动相当繁盛,也只有上党梆子才能这样频繁活动。
据老艺人传说,上党梆子在清咸丰,同治年间(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已经非常昌盛。壶关的十万班曾进北京演出(山东枣梆的老艺人说,清光绪初年十万班还到过鲁西南)。十万班进京归来后很讲究行头排场,什么上八驮,中八驮,下八驮,前八驮,后八驮(当时的戏箱是骡马驮的,一头骡马驮的叫一驮),真是显赫一时。至今老艺人说起十万班来,还是兴致勃勃,赞不绝口的。到了二十世纪初,上党梆子的职业班社总共有三四十个,从业人员达一千五六百人。后来,由于军阀混战,农村破产,上党梆子日渐衰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天灾人祸纷至沓来,上党梆子备受摧残,基本上全部停止了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在太行山区开展了游击战争,建立了太行,太岳根据地,给上党梆子带来了希望。人民作家赵树理同志十分重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他创作了现代戏《万象楼》,创作和改编了古装戏《邺宫图》和《韩玉娘》,宣扬了民族气节,揭露了敌伪丑态,激励反抗精神,由武乡光明剧团和襄垣农村剧团演出后,很受观众欢迎,接着《小二黑结婚》,《三大祝家庄》,《血泪仇》,《赤叶河》等剧目先后用上党梆子的繁荣发展,保留和培养了一批骨干。
全国解放后,上党梆子获得了长足进展。首先是各个剧团都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有些剧团还有工会,妇联的组织。废除了旧的规程,订立了新的制度,各个剧团的面貌都为之一新。在表演和化妆当面,也认真像兄弟剧种学习,一改过去旦角的人字鬓,七寸步,也成了珠翠满头,步履婆娑。一九五四年,在长治专署胜利剧团和高平朝阳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一分团(后改称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一九五六年组织了
“长治专区戏曲赴京汇报演出团”向中央和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三关排宴》,《天波楼》,《皮秀英打虎》等剧目,受到了好评,并学习了兄弟剧种的许多长处。一九五九年组织了山西人民福建前线慰问团演出团第三团,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建国十周年时,全专区上党梆子剧团有十五个,从业人员一千多人(另有省戏校晋东南分校一个,培养青年演员)。这些剧团大都有编剧人员和自己整理加工的重点剧目。一九六二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三关排宴》(由赵树理同志协助整理)搬上了银幕。
十年动乱曾使上党梆子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如今,它又以新的姿态活跃在巍巍太行山区。
上党梆子虽然流行于晋东南地区,但是在山东菏泽地区和河南北的永年县,还有它的两个嫡亲姐妹剧种。这里也作一简单的介绍。
晋东南山高地瘠,有不少人出外经商,足迹遍冀鲁豫皖各省。在清道光年间。山东省曹州府(今菏泽)经商的晋东南人,为寄托乡思,购置乐器,闲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10-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