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
——基于心理画像的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2015 级 临床医学 三大班 16 小班 李泽夫 学号: **********
“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 便不是他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
这句心理学名言道出了人对于自我的心理学认知。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包括
学业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就业压力问题、 情感问题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这些问题说明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与
必要性。 同时个人也要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心理画像进行剖析。 心理学家弗洛依德
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从意识和大体的层面上讲: 我将自己的心理学自
画像定义为一个时常忧郁,但能及时调节情绪;性格内敛,但是能够意识到人格不足; 容易
被外界影响,但能理性调适的大学生形象。下面, 我将通过几件具体的经历,剖析自我的心
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自从进入大学, 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与心目中有较大的差距。 在初高中的时候, 我的学习
成绩较好, 周围的同学都乐意主动与我交流。 但在大学, 我发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完全在
一个陌生的环境, 没有人主动向我伸出友谊之手。 大学的自主时间很多, 看到同学们为各种
社团活动忙碌奔波, 我的内心很矛盾, 既希望自己能积极融入团体, 有为可能影响学习而焦
虑甚至忧郁。 但是在我意识到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后, 我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调
整身心。通过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 的课程学习,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心理有了更进
一步的认识, 并且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心理学动机。 从上述情境中, 我认为自己的不
足有如下几点:
( 1)在环境适应方面,我的社会适应性差。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即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
不变的行为模式, 偏离正常但不伴有精神症状。 心理学家视社会环境因素为形成异常人格的
关键因素。 我认为正是大学校园的陌生环境使我的人格方面缺陷暴露无遗。 ⑵在人际交往方
面,我认为自己对交往的认知存在狭义的偏见,人格的不健全也使我在交际方面产生问题。
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人是社会化动物,交往是每
个人心理的需要。 我认为造成如今交往障碍的原因在于我的内心存在社交恐惧症, 并且伴随
孤独感和自卑感。 孤独感来自于过去上学环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自卑感来自于我从内心深
处认为气质、 性格欠佳而产生轻视自我感。 ⑶在认知方面, 我没能在学衡点, 从而两者不能均衡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 思维是一种指向问题解决的认知
活动过程, 而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构成性能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我的思维水平还不
够成熟,认知并不到位。 ( 4)在情绪调控方面,我时常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焦虑犹豫等情感
主要来自于我对于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无力感,这也体现出了我的能力欠缺和人格不足。
除上述问题, 在进入大学后的一年时间中, 我发现每当面对困难, 我都难以鼓起足够的
勇气去解决即为难情绪。 当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困扰并对我造成了影响时, 我的头脑中总是
不由自主地产生放弃的念头。面对出现的挫折,我亦是如此。 每当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