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天似无痕F40于2011-3-710:05编辑鉴于该贴发布后,不少本友在论坛里发帖询问是否中了C1门,并由此产生各种担心。我在这里说明一下,该文章属于我没事瞎折腾的,您的机器要是没事,真的不需要瞎折腾。1、如果只是单纯地C1值高,没有发现其他副作用,可以不用担心;2、如果你担心将来C1达到一定值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你就使用该贴中提到的软件quietHDD或者用wdidle3修改硬盘参数,这样C1值就不增加很快;3、如果你已经出现了某些卡顿的现象,那么就使用quietHDD或者用wdidle3修改,应该可以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基本上与C1无关。温馨提示:acer用户可以尝试更新acer官方epower软件和声卡驱动,可以解决部分卡顿现象,方法见最后的PS。如果怀疑自己的机器有问题,可以拿到客服处检测,如果检测到硬盘有坏道,在保期内,是可以免费更换硬盘的。------------------------------------------------------------------------------------快速导航:本贴内容有下面5个部分。只想知道如何用软件降低C1值的,直接跳到第四部分。一、什么是C1?二、C1值高了有啥危害?三、C1值多少次硬盘会挂呢?四、如何降低C1值?五、APM、AAM与C1---------------------------------------------------------------------------------------------“C1门”,最近论坛里“C1门”很火。啥?只听说过兽兽门,校鸡门,没有听说过“C1门”?那只能说你out了。下面奉上独家照片下载()2010-8-515:59哈哈,看到没有,C1值异常的高,这就是C1门。使用HDTUNE等硬盘检测软件查看硬件信息,就可以看到C1值。呵呵,进入正题。不少论坛里的本友笔记本都是西部数据硬盘(WD硬盘),使用时间不长,但是C1值却非常高。而且,部分C1异常高的本本会在看电影、玩游戏时出现周期性的卡顿现象,有的硬盘会出现“咔咔”的声音。我自己的WD硬盘,C1值也很高,虽然没有出现卡顿,但难免也会有些担心,所以在网上查了一通,得到点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什么是C1?C1是磁头伸出周期计数,也就是load/unloadcycle。(在HDtune,everest或者CrystalDiskInfo都可以看到C1值)大家都知道,硬盘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磁头读写磁盘上的数据来完成的。在工作过程中,磁头并不与磁盘的盘面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空气薄膜,这层空气薄膜是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如果磁盘停止旋转,空气薄膜消失,磁头则会直接接触到盘片,这无疑对盘片的寿命以及对存储在这块区域的数据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早期阶段,硬盘制造商一般会在对盘片的表面做特殊的处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硬盘传输速度和硬盘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商需要不断提高硬盘的面密度,同时要求盘片表面尽可能地平滑,这无疑与之前采用的技术产生了冲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硬盘制造商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替代之前采用的磁头直接接触盘面的行为。这时IBM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种叫做Load/Unload的技术。简单来说,Load/Unload技术有点像老式的点唱机,当盘片转速降低无法再产生空气薄膜的时候,就将磁臂以及磁头旋转一下,停靠到磁盘旁边的一个小斜坡上。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磁头与盘片的直接接触。总体来说,Load/Unload技术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盘的可靠性:硬盘遭到撞击的时候磁头不会划伤盘面;可以提高硬盘的面密度:不再需要对盘片表面做特殊的处理,可以提供平滑的盘面;以及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低功耗的程序可以通过多次请求Load/Unload来减少盘片的旋转时间,或者设置旋转超时时间(spindowntimeout)来让磁头定期的做Load/Unload等等。WD提出了自己的一套GreenPowerTechnology技术,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IntelliPower、IntelliPark和IntelliSeek。下载()2010-8-516:16其中的IntelliPark技术:在空闲时自动卸载读写头,减低空气阻力并分离读/写通道电子器件,能耗更低。为了省电,WD预设是连续8秒没有读写,就让读头进入停放区。这项技术与Load/Unload技术差不多,因此也可能导致C1值升高很快。二、C1值高了有啥危害?虽然Load/Unload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毫无疑问频繁的Load/Unload操作会造成磁头的磨损,严重的话会造成数据读写失效,也会造成出现“咔咔”的声音。另外,在游戏和视频播放中出现卡顿的现象。原因可能是:
WD硬盘C门卡顿门事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