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教学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我们必须认识到 物流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 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一门新的、 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 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
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 ( 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 ) 和社会物流 ( 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 两
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
包装、分拣、配装;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
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
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加强基础知识, 使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
综合能力,强调素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1. 加强基础知识, 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 为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般的理论
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可以通过参观、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
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 实践教学各环节除了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群
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3.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 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具备物
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与配送等作业环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
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 一方面, 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且自行设计的内容, 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设计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物流的发展和趋势,
在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突出一些特色课程。
如何加强实践教学
一) 优化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大致包含
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预备性实践教学, 即物流认知实习, 可安排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 目的是让学生掌
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主要采用现场调研、专家访问、企业参
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是阶段性实践教学, 属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 包括课程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 可安排在
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
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层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属于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
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综合性实践教学建立在阶段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每个
综合性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训练,尤其是通过顶岗实
对物流教学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