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化和轻声——北京话.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姓名:陈娜娜
专业班级:汉语言 071 班
学院:行知学院
学号: 07016103
儿化和轻声——北京话
口语的表义功能差异
“儿化”和轻声基本上都是自由音变现象:一方面它们不受语音物理、 生理条件的制约,本
身有很大的任意性; 另一方面它们甚至也不纯粹世语音变化, 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某些
词语相联系的发音习惯,“儿化”和“轻声”究竟世语音现象还是语法现象,目前 还没有
统一的性质定义。就其体现为特定类型的功能词或轻声词来看,属于词汇现象或语法现象,
但原韵母的儿化,其儿化过程和很不一样,涉及附加、弱化、央化、鼻化等不同情况,是一
种具有自身特征的语音现象。儿化和轻声与哪些词语有对应关系,目前也有无数量性定义,
各词典对儿化和轻声的标准就很不一致。 目前, 儿化和轻声现象主要集中在北方方言, 北京
话的儿化韵和轻音词语特别丰富, 成为区别于南方方言的十分突出的语言特点, 是北京话一
项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也有儿化韵和轻声音节,但儿化韵和轻音词比北京话少得多。
一、方言中儿化韵的表义功能差异
儿化韵是一种较为变动的系统, 它完全不同于音节层系统那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儿化韵
的对立不同于音节层, 它的对立似乎具有更大弹性或相对性。 从整体上说, 儿化词系统是由
非儿化语素合成的系统,决定儿化词辩义功能的基础是儿化部分,而不是儿化以后的部分。
贾采珠( 1992)指出: “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同音现象并不造成交际的困难。一是由于轻声
现象总是出现在多音节词的后一音节上,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前一音节起到区别意义的作
用”,“二是由于轻声现象往往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音变并不妨碍传达词语本身的信息。”因
而北京人不但能从书面上把不标 “儿” 的词读成儿化音, 也能在口头交际中听懂南方人没有
儿化音的普通话, 而且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同一词干的 “儿” 词和带 “子” 词互换 (如 “院子”
“院儿”,“罩子”“罩儿”)。
北方话的儿化词由两个来源: 一个是古代的儿化词; 辽金元时期从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
言中吸收了卷舌尾后新生的词。后者在语音上同化了前者,就产生了所谓“儿化”。“ -儿”
是北京话中唯一一个不自成音节、 但又具有音质性的关涉特征的语素, 不属于像元音、 辅音
那样的“音段成分”,有人认为它不属于音节层,而属于音步层。【 1】在书面上写法很不
规范,例如“小孩儿、一点儿、花儿、玩儿”以及“冰棍儿、馅饼儿”等词在说普通话时侯
也需要儿化, 可是在书面上写不写这个 “儿” 字则是完全任意的, 甚至不写出来的时候居多。
轻声的情形也是如此,口语中第二以及、音节必须读轻读的普通话词语,如“太阳、先生、
喜欢、干净、知道”等,在书面上根本无法表现出来。
吴方言由于地理因素, 再加上语言类型本身的差别, 几乎没有受到阿尔泰系语言的影响,
所以它只有构词后缀这一个来源,现在唯有属于吴方言的浙江有一些地方存在“儿尾”, 其
特点是“儿尾”自成音节,对它前面的音节毫无影响,如杭州凳儿、温州、花儿 [ho ? ];儿
尾对前面音节的影响往往表现在使原因变长,如义乌: 梅儿 [m?:n ]、鼓儿 [ku:n] 、刀儿 [to:n] 、
桃儿 [to:n] 、枣儿 [tso:n] , [n] 自成音节,限

儿化和轻声——北京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