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病害
近年来,在桂林各县以及全国很多地方,柿子“黑屁股”病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柿子产量和品质。在桂北产区,严重的果园,发病果达60%甚至绝收。症状表现为:尾部(俗称屁股)结硬块,变黑,以后果实迅速变红、变软、腐烂、脱落。与炭疽病,黑星病类似,因此常被误为炭疽病。从2005年开始,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桂林一些区县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年减少病果60%左右,次年基本治愈。三年后不再复发。
防治重点:叶面喷施复配的“防柿子黑屁股病”专用药剂,并增施钙、钼、镁、铁等微量元素肥。
现就该病的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治方法发表个人观点,供果农参考。
一、柿子“黑屁股”病的症状
在柿果接近成熟时,柿果尾部(俗称屁股)发病结块变黑,然后释放乙烯而快速变红、软化、腐烂、脱落、而叶片基本无症状表现。该病症状与炭疽病和黑星病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人认为急性炭疽病。
二、综合防治方法
针对此病的发病机理,笔者近三年来对自家果园及桂林高优美中心生产基地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防效显著。方法如下:
,少施化学性氮肥。成年果树在果实膨大期前1个月,每株柿树施鸡粪2~10公斤和硫酸钾肥、~。
,改良土壤促进微肥的吸收,该法可兼治炭疽病。
、钼、镁、铁等微量元素肥。亩根施锌、钼、钙、镁、铁等微量元素肥10~20公斤。叶面施桂林高优农业中心复配的防治柿子黑屁股病的专用叶肥,从柿子开花前开始每月喷一次,连喷3~4次。
柿子病害(黑屁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