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与摩菲斯特的辩证关系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 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
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一种“浮士德精神” ,即:自强不息、不断
进取、用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同时又有贪图享乐、安于现状的一面,这就够成了其
内部的矛盾。 浮士德的一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他前进的内动力, 而
在于浮士德的赌约中, 梅菲斯特利用他身上的弱点, 诱使他堕落, 他对浮士德所做的种种诱
惑都是从恶的动机出发, 企图使浮士德走向沉沦和毁灭, 但却使浮士德从迷误和错误中接受
教训,提高认识,不断地向更高的境界追求,更加接近所追求的“至善”的境地。使他能够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
性的完善。我认为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浮士德本身存在着“向善和作恶”两种矛盾的倾向。
浮士德曾经这样解剖自己, “我有两个灵魂, 一个要卷入现世, 另一个要脱离尘宿” 。浮
士德的内在灵魂矛盾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浮士德身上的内化; 另一方面也是人性的
真实写照。 是当时现实矛盾在浮士德身上的折射, 如果说浮士德代表肯定精神和美, 那么梅
菲斯特则代表的否定精神和恶。梅菲斯特在出场时介绍自己说: “我是经常否定的精神!原
本合理;一切事物有成 ,就终归有毁;所以倒不如一事无成。因此你们叫作罪孽、毁灭等一
切,简单说 ,这个“恶”字便是我的本质。 ”他是一个反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不能使人认识
真理, 反而使人变得比禽售还要禽兽, 梅菲斯特是灵魂中消极的一面, 依附于现实, 追求物
质感观的一面。 是浮士德消极灵魂追求的外化, 是浮士德追求现世享乐心灵的外化。 梅菲斯
特还充当歌德的代言人, 在某些时候表达作者愤世忌俗的观点, 因为梅菲斯特所代表的是恶,
本身不受各种限制, 对当时现实中世人愚昧、 宗教伪善、 机械论的嘲讽, 是歌德借梅菲斯特
之口。 如果说浮士德的精神过程体现了浮士德对生命意义和人生目的的不断探索, 是对自我
的不断深入认识, 那么梅菲斯特则是过于否定的本质与消极的内核。 二者一个是“善” 的代
表,一个是 “恶” 的化身, 其中肯定与否定, 上升与沉沦, 发展与滞后相生相克, 相反相成。
,不但没有阻碍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反而推动了浮士德的不断前进,成
了浮士德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
梅菲斯特低估了浮士德的力量, 浮士德虽然曾为欲望所迷, 但他从根本上讲乃是一个主
动创造的生命。 而创造性恰是小我和小世界所缺乏的, 在诗剧的第一部梅菲斯特几乎成为主
角,因为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创造者, 浮士德为自身的内在情欲所缚, 沉陷于欲望, 无所作
为。特别是在因自己的情欲而导致葛丽卿的悲惨命运之后, 浮士德痛定思痛, 认识到自己被
动性的根源不在别处,不在外在的靡非斯
特,就在自己的欲望和小我的本性之中。 浮士德在自己一手导致的悲剧中看到了生命的狭隘
和有限性, 因此, 他就从小我和小世界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开始进人一个大我的新世界。 在
与梅菲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 、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
危机四
浮士德与摩菲斯特的辩证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