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现实:电影形式美学斯格式※
周潇潇周吉士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后现代主义风潮下电影的创作,将“形式”拆分成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形式已经开始决定内容的走
向和受欢迎程度, 因此对形式美学的探索显然成为电影理论需要探讨的新话题。世纪年代后的丹麦电影提
供了“隔绝现实”的形式美学新思路,它通过与戏剧、文学、游戏等其他媒介形式的穿越,用表面的假定性破除
幻觉、实现间离。在激发观众参与的热情中,一次次将影像寓言引向现实。
关键词形式美学;丹麦电影;陌生化;非现实;虚拟性
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曾将文学划分为内容和形曼曾在文学领域提出两种不同的读者认知模式:“一是普通
式两个部分,这一划分改变了文艺创作中“内容决定形式”本文的读者模式⋯⋯其次,在阅读该小说本文的同时,我
的传统思维,将“形式”拆分成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们不仅沉浸于小说的世界中,同时也处于本文的世界之外,
种提法在当下电影创作中的意义非常明显,后现代主义制是现实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在电影欣赏中同样存在
造了好莱坞大热门的机械复制神话,现代主义的精雕细琢这两种模式,一方面我们在封闭严密的情节中架构现实的
被拼贴、戏仿、移植和恶搞代替,从这个层面来看,形式幻象,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将其等同于现实世界;另一方
已经开始决定内容的走向和受欢迎程度。而日渐被当做文面,我们在产生移情反应后将其与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参
化消费品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出新,电影工作者被迫变得更照对比,从而提出对角色和剧情的评价。而丹麦电影提供
有创意,因此对形式美学的探索显然成为一条捷径。的认知体验是夹杂于以上两者的中间层。在以《狗镇》
世纪年代后的丹麦电影是形式美学新格式的实践《曼德勒》为代表的电影中,情节线提供了格蕾丝的生活幻
先锋:一方面,技术成本的降低、草根英雄的加入促使电象,观众沉浸在她悲悯的救助行为中和奴隶们愚昧的劳苦
影回归到影像记录的本体;另一方面,丹麦电影在艺术创生活中,进而联想到真实生活的种种不公,达到鞭笞美国
作中是以民族志书写作为内容产品核心的。这两点共同导假民主的立意。大多数电影到此为止,以情节剧包裹创作
人的是“真实”美学,它要求电影可以站在更加客观的立主旨,而事实并未结束。影片中的戏剧装置提醒观众“假
场表达思想,打破幻觉主义,回归更为理性的位置。因此, 定性”的存在:粉笔画的狗突然吠叫,所有的家具都只是
我们可以认为丹麦电影在形式上的新奇表现是为了凸显其图纸,演员在黑漆漆的舞台上表演,一切环境都是不真实
电影的“理性”态度。它“通过各种手段来有意使观众知的,甚至还带有中国京剧的虚拟性动作。称为戏剧装置,
道舞台不是生活,因而破除了‘唯恐不真’的传统戏剧, 是因为它是传统电影剧情模式的附加体,可以随意拆装,
走向‘唯恐不假’的状态”。根据安装位置和数量多少的不同,带来的认知体验亦不相
同。好比“陌生化与生活化”两种溶液的调和,装置越多、
~
、陌生化的生活:与戏剧穿越
对流畅剧情的阻断越明显、破除幻想引发思考的余地越大、
同为时空综合艺术的电影与戏剧是一对亲姊妹,它们影片的陌生化程度也就越高。
以银幕和舞台为载体搬演
隔绝现实:电影形式美学新格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